•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尋東坡足跡 探瓊北津渡
    2025-08-08 11:00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南渡江三角洲出海故道追溯圖。藍色為通水河道,棕色為故道,淺綠區域為海拔二十米以上(據二十一世紀初衛星地圖概略等高線)。何以端 繪制


    蘇東坡離開海南島前揮就的《渡海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何以端

    農歷六月十一日是蘇東坡登上海南島928周年之日,六月二十日又是坡翁渡海北歸925周年之時。坡翁登島離島,到底由海府口岸還是澄邁東水港,向有爭議,筆者嘗試從水文地理史角度分析相關背景,供讀者參考。

    澄邁海口各有一說

    南渡江口諸港(宋代未有瓊州府,無所謂府城或海府地區,本文借明清地理概念稱海府)和澄邁東水港兩種觀點,都各有依據,但又都沒有確證,若有,就無需爭議了。

    持海府說的一方,多提出坡翁《與楊濟甫》信中“今日到海岸,地名遞角場,明日順風即過瓊矣”,以及南宋《萍洲可談》載坡翁“與子(蘇)過乘月自瓊州渡海而北”等,作為證據。但古稱“瓊”往往有兩層意思,一指“瓊州”甚至代指海南,二指“瓊管”所在地即官署或官署所在的城池。古稱州縣名同樣可以有這兩層意思,到底指哪一層,要依據前后文判斷。

    海府說另一條證據是坡翁《與張景溫書》中,“知舟御在此,以病不果上謁”。蘇東坡即使沒從“瓊管”口岸登島,也必須親到瓊管辦理前往貶所的公文手續,其時朝官張景溫駐于瓊管,所以他“知舟御在此”。坡翁登島、離島均需到瓊管辦遷徙手續,但不等于就從瓊管口岸登陸或離岸。

    持澄邁說的一方,多以東坡北歸前的《渡海帖》“軾將渡海,宿澄邁”,以及給姜唐佐的書信,自言計劃“只從石排或澄邁渡海”,恐來不及見面了,等等。然而這都是事前安排,坡翁遇赦北返是大事,受限于舟舶尋覓及風濤難測,事前諸多考慮和安排,既是必須,也因而未見得都能實現。其后有記載他在瓊山諸多活動,再未見北渡具體表述,所以澄邁說同樣缺乏確證。

    為什么坡翁離島事前都安排澄邁渡海,而不考慮瓊管口岸?這就涉及兩地口岸的優劣了。

    海府港口通塞不常

    要探秘宋代瓊管港口,首先要弄清楚為什么直到北宋初年才將全島管治中心遷到府城,這與南渡江主出海口4000余年的西移史密切相關。

    據我國水文學家羅憲林等人考證,南渡江主出海口原在三角洲東側,4500年前沿邁雅河進入今之東營港,由于瓊州海峽東側的喇叭口地形,強烈的東北向風浪擠壓導致沿岸漂沙,在出海口東岸形成向西延伸的沙咀,主口門位置受阻,被迫不斷西移,最終移到當代的沙上港。漢唐時,南渡江主出海口很可能還在東營港水道,人們不得不越過三角洲頂點(近代鐵橋位置)沿江上溯選建郡治。

    最遲在五代時期,沙上港作為主出海口已基本穩定,出海河道常年可行船,這是宋初建置“瓊管轉運司”的基本條件。宋城在府城城垣中西部,城內海拔均超過十三四米,是更新統紅土組成的堅實臺地,雖緊靠三角洲卻并非沖積扇,可以百水不淹,沙上港以東的整個三角洲,都不再有類似臺地了。

    城址理想,港口卻不理想。由于沙洲以北不遠,瓊州海峽地槽就出現斷崖式下降,南渡江所輸入的河沙大部分被東北來的急流(古稱“三合流”)壓向西南近岸,造成江流多支入海,沖積洲不能延長;而長期受攔門沙堵壓的出海口門灘涂廣闊,注定難為良港,不能直泊大船。瓊州海峽泥沙運動的復雜化,引起地貌的季節性變化,尤其南岸較為明顯,當代人工堆填海甸島,疏浚河道,固化海岸,才徹底改變了這個態勢。

    南宋“神應港”的自然疏浚一度改善了靠泊條件,讓苦惱于港口已久的軍政當局大喜過望。但這種疏浚并非常態,相反,“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才是常態,“神應港”之后一段時間,港口重新淤淺。“鮫人頻揭水,蕃舶每膠泥”是明初紀實,古人難以測水,海船一旦被膠底不能浮動就非常危險。

    宋代南渡江出海口還有一個不利因素,當代所見的南渡江下游并非唯一出海口,東營港出海故道依然暢通,明顯分流了水勢,使得海府諸港通塞不常的缺陷更為明顯。

    東水港更勝一籌

    明代嘉靖《瓊管山海圖說》,是現存明代唯一專載山海兵要地志的史料,載澄邁縣港口:“海道則有上下八浦……惟東水、石公式可通寇艦。”

    “寇艦”能通,亦即海船能通,是良港的標志。《圖說》澄邁諸港,僅對東水(今老城港)、石公式(今馬村港)二港有此表述,瓊山諸港均未見類似表述,差別是明顯的。

    可見瓊山域內海口、秀英諸港通塞不常,多半時候水情不甚理想,往來必須在“白沙津”航道以外的深水區接駁渡海大船,晚清民國的記述同樣如此。而澄邁東水港則無需接駁,可以裝船直過,石公式港就更優良了。

    蘇東坡北返前,第二次致書秦觀(字少游),說到“有書托吳君,雇二十壯夫來(徐聞口岸)遞角場相等”,說明他攜行李不少。就安全和方便考慮,這些行李自澄邁港登船直渡的可能性,遠大于海府接駁北運,至于他本人是否在海府登舟,是兩回事。

    一窺宋代“海口浦”

    通常認為,海府地區“海口”這一地名最早見于宋代,依據是南宋《諸蕃志》“(瓊州)海口有漢兩伏波廟,路博德、馬援祠也。過海者必禱于是,得杯珓之吉而后敢濟”,以及《瓊臺志》的“瓊山縣學,在海口浦。元至正中,元帥實德資海牙重修”“邑(縣)學肇宋慶歷”。

    此說頗可商榷。因為“海口”一詞正如“田頭”“山腳”“街口”一樣,可以是泛指,即面臨出海的港口,也可以是特指,即某港或某城鎮之名。而宋代這兩處“海口”之載,考其背景恰恰都只是泛指。

    理由有二。

    一是宋代海南“海口”作為特指地名,不在瓊北而在瓊南。《諸蕃志》載吉陽軍“郡治之南有海口驛,商人艤舟其下,前有小亭,為迎送之所”,海口驛是水驛,全國最南一驛,瓊北是“星軺驛”,驛站名均由朝廷樞密院審批備案,是正式地名。所以,瓊山縣“過海者必禱于是”的“海口”只是泛指,其確切地址是今龍岐村,即古代“學前水”靠近出海口處。

    宋代瓊山縣學的“海口浦”在哪里,是在白沙津或明清海口港嗎?

    這就說到理由二。官學地位很高,歷代多設在州縣城內或城邊安全便捷之地,甚至常常設在官署區內。宋代白沙津包括明清海口港周邊,宋時淤積未熟,灘涂更為廣闊低矮,不宜人居,直到宋末亦難有固定村落。

    元初將宋末降兵(其中疍民不少)“于白沙津置鎮,設官管領,給糧巡防海上”,后又將占城降番“立營籍,為南番兵”,首開建置,都是水師。這一帶當時就叫“夷洲”,明代雅化為“公式洲”,明清間一直有公式洲都,與海口都并列。

    官學師生都是斯文人,無力防御暴力侵害。北宋縣令絕不會把一邑精英扔到灘涂遍布、紅樹林密密麻麻,連淡水都難保障的苦遠僻地這樣荒唐。

    宋代瓊州城的城廓遠小于明代擴建以后的府城,其東門當在鼓樓以北的今文莊路口,西門當在今宗伯里一橫的忠介路口。郡城通海碼頭就在明清東門(現保護碑稱為宋城東門)外的河口,也就是繞城南再北拐的“學前水”東門外那段。宋代這條河又深又寬,雖是內河港難泊大舟,卻不失為很方便的瓊管主港。港口本身不宜聚居,船民遂于附近成“番疍(攀丹)村”。明代學前水漸漸淤窄,人們就在這里向東開鑿人工河貫通南渡江,繼續出海。

    宋代航船直通東門外的那段河道,宋人既稱海口,也稱河口,如正德《瓊臺志》記載的“玉皇殿,在城東河口,宋鄉人募建”。“城東”不書里數,說明不足一里。“海口浦”是宋元郡治主港,既無需、亦未有定名,外通海北及諸番,內連南渡江諸埠,糧食竹木等物無不仰賴。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構筑“海口后千戶所城”,此后“海口”漸漸在全瓊成了專用地名,再往后成了全國專用地名,無意中對海南自古以來的海洋文化導向是個高度肯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电影|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无码av免费网站|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