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西夏陵申遺成功
    2025-07-21 16:02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西夏陵申遺成功
    探秘東方金字塔


    西夏陵1號陵與2號陵(無人機照片)。


    上世紀三十年代,卡斯特飛越寧夏賀蘭山時拍攝的西夏帝陵3號陵(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西夏陵出土文物紅砂巖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華社記者楊植森


    西夏陵出土文物迦陵頻伽(又名“妙音鳥”)。

    金滿樓

    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

    西夏陵是中國西北地區11至13世紀由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遺址群。西夏陵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提供了重要見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聳立千年的王陵

    西夏陵遺址群坐落于賀蘭山南段東麓,位于寧夏銀川市。其北傍高山,東眺黃河,背山面水,與遼闊陡峻、峰巒疊嶂的賀蘭山一同形成氣勢雄偉、畫面壯麗的古代陵區景觀。據統計,西夏陵共包含9座帝陵、271處陪葬墓、5.03公頃北端建筑遺址、32處防洪工程遺址。經過數十年的考古發掘,陵區已出土7000多件館藏文物與大量建筑構件殘件。

    西夏陵約建于一千年前,由于后來西夏王朝被蒙古大軍所滅,其歷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湮滅無聞。明朝弘治年間的《寧夏新志》記載:“賀蘭之東,數冢巍然,即偽夏嘉裕諸陵是也。其制度仿鞏縣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無一物。”直到上世紀30年代,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行員卡斯特在飛越賀蘭山時,發現山腳下有一片神秘且巨大的圓錐形“土堆”,于是用隨身攜帶的相機將其拍下。此后,這些相片被收錄進《中國飛行》一書,這些“圓土堆”一度被認為是“白蟻堆”或是一片唐墓。1972年后,考古人員開始對西夏陵進行系統調查和科學發掘,證實了這些遺址為《寧夏新志》所記的西夏陵。

    從建筑風格來看,西夏陵墓群以北方黃土夯筑技術為主,融合中原王朝傳統陵制與佛教元素,并呈現出“承唐仿宋、兼容并蓄”的文明特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形似佛塔的八角形陵臺,多為5層到9層的單數層級,與佛教文化中“單數為吉”的理念相對應。有研究者認為,西夏統治者自認為是佛子或佛的轉世,因而將陵臺設計成佛塔形狀,由此形成了“東方金字塔”的獨特風貌。

    西夏陵墓群的分布范圍近40平方公里,目前主要保留了9座帝王陵墓。盡管規模與面積大小不一,9座帝陵的建筑布局與規制大體相同,每座帝陵均以陵城為核心,陵臺為其地面最突出部分。但與中原王朝墓葬不同的是,西夏陵的墓葬不在陵臺下方,而是在其南側(約10米遠)。可惜的是,這9座帝陵的墓室此前均已遭到毀滅性破壞,目前保存下來的只剩下夯土結構部分。也正是這片矗立千年的黃土冢群,見證了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歷史。

    曇花一現的西夏王朝

    唐末、五代以后,西夏與兩宋、遼、金同時并存。《宋史·夏國傳》記載:“夏之境土,方二萬余里。其設官之制,多與宋同。朝賀之儀,雜用唐、宋,而樂之器與曲則唐也。”頗為遺憾的是,西夏沒能在傳統的二十四史中占據一席之地,因而與同時期的王朝相比,其歷史不太為人所知。

    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黨項人,原屬羌人的一支。唐朝時,黨項人集中到今甘肅、陜西、寧夏一帶,與中原文化的接觸漸多,社會生產有所發展。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史稱西夏,延續近200年。

    作為西北地區的一方政權,西夏先后打敗甘州回鶻、涼州吐蕃諸部,后又與北宋、遼國兩大強鄰發生戰爭并獲勝,由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鼎盛時期,西夏曾擁有今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陜西北部地區,并牢牢控制河西走廊一帶。

    從長期來看,西夏在宋、遼兩強對峙的格局下仍屬相對較弱的一方。因此,西夏雖然對內稱帝,對外仍對北宋、遼國稱臣。在北宋與遼國達成“澶淵之盟”后,西夏與兩大鄰國的關系相對平穩,彼此相安無事。此后,女真金國取遼而代之并迫使宋室南遷,但西夏國勢與地位仍大體不變。蒙古部族崛起后,西夏開始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在成吉思汗統治時期,蒙古大軍曾先后6次伐夏,但都遭到后者的頑強抵抗而未能得志。據說,成吉思汗對此極為憤怒,其“每飯則言殄滅無遺,以死之,以滅之”。

    1227年,蒙古大軍攻破興慶府,存續189年的西夏王朝最終滅亡。此后,西夏被改名為寧夏而沿用至今。元朝修撰前代史書時,并未將西夏單獨成列,其歷史也因此變得撲朔迷離。此外,蒙古大軍攻破興慶府后,出于報復摧毀了整個都城,所有史冊均付之一炬。據考古學家研究,西夏陵所有陵墓都被盜掘,而且是有組織的大規模破壞,大概率是蒙古軍隊所為。此后,西夏陵沉寂了數百年。

    在西夏陵尋跡中華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遺存,直接為中國歷史上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見證作用,實證了西夏王朝在絲綢之路上的中繼樞紐地位。

    西夏陵歷經近千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默默矗立于賀蘭山下。之所以能保存相對完好,除了有利的地理條件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熟的夯土技術。據統計,在整個西夏陵的營造工程中,夯土量約占工程總量的一半,磚石工程量占35%,木作量占15%。王陵的夯土建筑均為實心,外表用粗糙的麥秸泥抹平,然后用細泥加入赭紅顏料攪拌涂抹,使墻壁成為赭紅色。在密實的夯土結構下,植物根系無法維系生長,因而有力保護了這一歷史遺存。

    但是,想守護西夏陵也并非易事。自13世紀西夏滅亡后遭毀棄以來,西夏陵默默承受著風雨侵蝕及各種病害,一些陵塔甚至存在倒塌風險。為更好地保護這處遺存,國務院于1988年將其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此,西夏陵獲得最高等級保護。

    此后,我國考古、建筑、地質等多學科專家組成團隊,運用科技的力量讓古老遺址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例如,2000年,在首次對西夏陵三號陵等陵區建筑進行搶救性加固時,團隊成員在敦煌研究院的協助下采用新技術,用手工夯制的土坯填補墻體空洞,再用高模數硅酸鉀溶液噴涂表面,讓遺址得到更好的保護。

    “宋遼夏金時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重要發展階段,西夏文化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夏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金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持續對西夏陵進行研究發掘,將有助于豐富西夏文物資料,填補歷史研究空白,讓人更懂何以中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高清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