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子彈庫帛書歸鄉記
    2025-05-26 11:07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子彈庫帛書局部。


    《人物御龍帛畫》上的男子形象。


    裝著子彈庫帛書的保護箱。新華社發


    子彈庫帛書摹本。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5月18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手捧裝著子彈庫帛書的保護箱走出客機。新華社發

    江雪

    偉大文明的延續,以文字和典籍的薪火相傳為命脈。5月18日3時55分,從美國華盛頓起飛的CA818航班,載著珍貴文物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那一刻,距離1946年子彈庫帛書被非法帶離中國,已經過去了79年。

    “國寶終于回家了”“漫長的歸鄉路!”被網友們稱為“國寶”的子彈庫帛書,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它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部典籍意義上的古書。而在這兩卷古書歸國的背后,有一長串歷史往事。

    子彈庫帛書是怎么出國的?

    今湖南省長沙市城南中路楓樹岸巷一帶,老人們閑聊時偶爾會提到一個老地名——子彈庫。1939年長沙會戰打響后,國民黨軍隊曾在此地設軍火庫存放彈藥,戰后當地居民常能撿到子彈、彈殼,“子彈庫”之名由此而來。1942年9月的一天,在子彈庫的一個土坡上,4名“土夫子”(長沙方言中“盜墓賊”的別稱)盜掘一座楚墓,盜走漆盤、銅劍、木龍、陶鼎、陶壺等文物,并在棺槨內發現一個竹篋,內藏帛書及殘片,這便是后來備受關注的子彈庫帛書。

    子彈庫帛書出土后,經古董商唐鑒泉倒手,落入當時長沙知名的文物鑒藏家、古董商蔡季襄之手。蔡季襄請人對帛書加以拼復和裝裱,并命兒子臨繪帛書上的圖文。1944年長沙淪陷后,他逃難至安化,著手對帛書(又稱繒書)進行研究考釋,寫成《晚周繒書考證》一書,讓這份“戰國孤本”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抗戰勝利后,蔡季襄帶著子彈庫帛書來到上海,尋求將帛書出手,命運的轉折隨之而來。1946年,經傅佩鶴牽線,蔡季襄認識了美國人柯強(John Hadley Cox),此人曾在長沙雅禮中學任教,并大肆收購中國文物。據蔡季襄自述,三人見面后,柯強說可以用紅外線相機拍照,以顯示帛書上不清楚的文字,讓他將帛書留下;第二天,他去取帛書,柯強又說相機缺零件,讓他明天再來;第三天,他找到柯強,才知道對方已托人將帛書帶去了美國,氣憤至極。預感到可能受騙又無可奈何的蔡季襄只得接受現實,與柯強訂立契約,內容大致為:給帛書作價1萬美金,柯強先交1000美金,若帛書在寄往美國途中發生事故,或不寄還,柯強須在9月底付清余款。實際上,后來柯強未歸還帛書,也未付清余款。

    柯強返回美國后,曾向各大博物館兜售子彈庫帛書,但無人購買。1966年,第一卷《四時令》被賣給了藝術品收藏家賽克勒;《五行令》《攻守占》被柯強塞進鞋盒存放,1992年匿名捐贈給了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即現在的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生前曾表示,要將子彈庫帛書歸還中國,不過未能實現。他去世后,《四時令》最終歸賽克勒基金會持有。

    帛書上寫了啥?

    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但甲骨卜辭、青銅銘文等,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古人云“書于竹帛”,紙出現以前,竹簡和絲帛曾長期是中國主要的書寫材料。

    我國古人從什么時候開始創作帛書,目前尚無定論。但從文獻記載來看,至遲在春秋時期人們已在帛上書寫文字。比如,《晏子·卷七》云:“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榖,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這段話是說,春秋早期的齊桓公賜給管仲狐、榖兩座城池,并將這件事記于帛上。如此言可信,公元前7世紀帛已成為書寫工具。

    帛書在地下不易保存,因此在考古中發現的帛書實物極少。從1908年起,有人先后在甘肅敦煌等地發現帛書,但大多為私人信件。到目前為止,真正典籍意義上的古帛書只有兩批,均出土自長沙,一批是子彈庫帛書(又稱楚帛書),另一批是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其中,子彈庫帛書是迄今發現中國最早的帛書。

    子彈庫帛書分為《四時令》《五行令》《攻守占》3卷,共900余字,上附兩套圖,一套是彩繪的十二月神圖,一套是四木圖,四木居四隅,春為青木、夏為赤木、秋為白木、冬為黑木。

    此次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第三卷《攻守占》,主要是帛書殘片,共132件(組)。《五行令》的墨書文字較小,內容是按五行講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我國古代的五行時令,把一年三百六十日分為木、火、土、金、水五段,每段七十二天,按五行分出三十個節氣。五行令與四時令曾并行于先秦兩漢,此后逐漸被遺忘。《攻守占》的墨書文字略大,講的是攻城和守城的宜忌。“(這部)帛書的內容跟中國古代的術數有關,是屬于術數類的文獻。”長期研究子彈庫帛書的北京大學教授李零說。

    據了解,尚未歸國的子彈庫帛書第一卷《四時令》相對完整,文字寫在一塊長47厘米、寬38.7厘米的絲綢上,分為甲、乙、丙三篇。

    帛書最初的主人是誰?

    根據專家的研究成果,子彈庫帛書的年代在公元前300年前后,與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書”相比,要早100多年。那么,這部帛書的年代是如何確定的,它最初的主人又是誰呢?

    為了解開更多謎團,1973年5月,在子彈庫帛書出土30多年后,湖南省博物館(今湖南博物院)在當年參加盜墓的“土夫子”的帶領下,重新發掘了這座楚墓。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墓的坑底填有厚0.39米的青灰色膏泥(俗稱青膏泥),棺槨四周直至墓壁均有0.34~0.4米的青膏泥,棺槨上部的青膏泥厚0.8米。這種青膏泥黏性較大,有隔絕氧氣的作用。

    在殘存的文物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另一件帛類文物——《人物御龍帛畫》。《人物御龍帛畫》中的男子形象生動傳神,面部線條精微細膩、須眉畢現,服飾線條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長袍的質感和飄逸感。這幅帛畫是中國早期肖像畫的杰出代表,人們將其與出土于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龍鳳帛畫》并稱為“先秦繪畫藝術中的雙璧”。有專家認為,結合戰國時期楚地的喪葬習俗,《人物御龍帛畫》中的男子很可能就是墓主本人,子彈庫帛書是其生前所用物品,死后隨葬。

    對骨架等進行鑒定的結果顯示,墓主人身長約170厘米,為男性,去世時年齡40歲左右。《莊子·天下》《荀子·禮論》等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這座楚墓的形制為一槨二棺且墓中未出土青銅器,再結合帛畫上的男子形象及其裝束,估計墓主人是士大夫一級的貴族。在斷代方面,劉國忠著《古代帛書》提到,這座墓出土的鼎、敦、壺等陶器是戰國中期常見的器物組合,但陶敦器形扁圓,子母口又很明顯,是向后遞變的一種形制。另據參與盜墓的“土夫子”介紹,頭箱內曾出土泥金版,而長沙楚墓出土的泥金版僅見于戰國晚期的墓葬中。綜上,考古工作者認為此墓的年代約相當于戰國中晚期之交。

    除了被柯強帶去美國的三卷子彈庫帛書,之前國內也有極少出自此墓的帛書殘片。據說,當年蔡季襄曾將子彈庫帛書的少量殘片送給徐楨立,徐楨立又將它們轉贈給文物鑒藏家商承祚。這些殘片共有14片,后來其中的13片下落不明,只剩下最大的一片(最長處4.6厘米,最寬處2.7厘米)。1997年前后,商承祚的家屬將這一殘片捐贈給了當時的湖南省博物館。

    據悉,今年7月,《五行令》《攻守占》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萬里同歸”特展中亮相,帛書殘片與《人物御龍帛畫》將首次“同框”,演繹一場跨越千年的楚文化對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