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性格豪爽,喜好交友,他在所到之處,總能和當地人形成良好的互動,打成一片,在他離開之后,還得到當地人的永遠懷念。
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四月蘇東坡被貶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北歸,謫居儋州三年之久。蘇東坡在居儋期間,也是廣泛交友,與當地人相處融洽,他甚至把自己當成當地人的一員,認為“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蘇東坡的儋州友人,有一個名叫黎子云的讀書人,蘇東坡與他交往相當密切,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蘇東坡與黎子云相識,是在蘇東坡到儋州不久后。有一次蘇東坡與昌化知軍張中一同去黎子云家里訪問黎子云,并寫下《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詩,這可能是蘇東坡與黎子云的第一次見面。
儋州東坡書院內的蘇東坡塑像。李幸璜 攝
黎子云住在州城東南,他的家前面有一個大池塘,周圍樹木茂盛,清靜幽雅,非常適合游覽垂釣。黎子云以務農為生,生活艱苦,住的茅房已經破敗。蘇東坡與張中這一次到黎子云家,席間,有人提議捐錢為黎子云修建一座新房子,蘇東坡也表示贊同,還親自給新房子預先取了個名字“載酒堂”。這個“載酒”之名,來自西漢揚雄的“載酒問字”典故。
“載酒問字”典故,說的是揚雄因病免職,又召為大夫,他家境一向貧寒,但他嗜好喝酒,人們帶著酒菜跟他學習。蘇東坡為這間藍圖中的新房子取名載酒堂,從側面反映了黎子云學識非凡,在當地受人敬重。
得到眾人支持,載酒堂在后來建成了,黎子云的家里更加熱鬧,儋州文人、蘇東坡常到黎子云家做客,載酒堂也成了蘇東坡傳播學問的一個地方。
蘇東坡在儋州三年,與黎子云交往頻繁。蘇東坡在詩文中多次提到他訪黎子云的事。蘇東坡有時是去找黎子云喝酒談詩;有時在去往黎子云家的路上,蘇東坡拄著拐杖一路驅趕村狗,驚擾得雞群像發瘋一樣東飛西跳。蘇東坡去黎子云家的次數多了,連孩童都與蘇東坡熟悉,“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一日,蘇東坡在黎子云及黎子云弟弟黎威家,看到五色雀在庭院來回飛翔好久。這種五色雀,民間認為是一種吉祥的鳥類,有貴人來了它們就會出現,蘇東坡在儋州城南曾見過它們。此次在黎子云兄弟家,是蘇東坡在儋州第二次見到五色雀,他感到很神奇,舉杯默祝:“若為吾而來,當再集”。才過一會,飛走的五色雀果然又飛回來了。
黎子云仰慕蘇東坡,他向蘇東坡索要書法墨寶來收藏。蘇東坡習慣在喝得酩酊大醉才寫書法,而正巧這段時間蘇東坡沒有酒喝,沒有作品可送,但是他答應會想辦法贈給黎子云幾幅好的書法。答應了黎子云,蘇東坡還提筆為黎子云題寫了“苦霧收殘文豹別,怒濤驚起老蟠龍”一聯作為隨手禮。
黎子云學識豐富,又親力耕作,深諳世事民情,他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有時頗能讓蘇東坡得到啟發。如蘇東坡在《益智錄》中記:有一次黎子云對蘇東坡說到益智無益于智,益智之所以被稱為益智,是因為人們通過它的果實能預知年歲的豐歉,蘇東坡聽后“聊復記之,以俟后日好事補注《本草》者”。
黎子云后來從州城東南搬到了今木棠乾山村。傳說黎子云這個新址,是蘇東坡親自推薦的。有一次,黎子云陪著蘇東坡到儋州北部地區游玩,蘇東坡看中了一塊風景秀麗的地方,認為是難得的宜居之地。蘇東坡北歸之后,黎子云搬到這塊地方居住,并取名為乾山村。
蘇東坡與黎子云彼此之間的深厚友情,給后世留下了一段美談。蘇東坡取名的黎子云新屋載酒堂,在后來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發展成為東坡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