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蘇東坡在桄榔庵定居、樂居、安居的故事
    2022-10-14 16:15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今年9月,海南啟動桄榔庵遺址考古挖掘工作,以期揭開其神秘面紗。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拜訪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副會長李盛華,煮茶論居士,史海試鉤沉,另一場圍繞桄榔庵的東坡文化“考古之旅”,由此啟程。

    “三十六年,吾其舍此,跨汗漫而游鴻蒙之都乎?”(中華書局《蘇軾文集》)蘇軾在儋州期間,也寫過“陋室銘”——《桄榔庵銘》。

    900多年前,東坡居士謫居儋耳,歷經艱辛,終建成居所桄榔庵。而今,滄海桑田,桄榔庵早已湮沒在歲月長河中。人們不禁好奇:東坡居士為何要在偏僻的林地中建設桄榔庵?在桄榔庵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一座桄榔庵何以讓世人銘記近千年?


    《桄榔庵圖》。劉運良 作

    定居:謫居儋耳,艱難得居所

    “東坡居士,在桄榔庵里,喜歡煮茶品茶。”在儋州的家中,李盛華煮水泡茶,茶香氤氳。今年67歲的他,1994年到儋州工作,研究東坡文化已20多年。

    桄榔庵遺址位于儋州市中和鎮坡井村。1098年,蘇東坡在當地民眾幫助下,在城南偏僻的郊外修筑茅堂3間,蘇東坡將其命名為桄榔庵,這也是他在儋州住得最久的居所。

    對于蘇東坡來說,這處簡陋的茅草堂來之十分不易。

    “被當時朝廷貶到儋州,蘇東坡和兒子舉目無親,一開始住在北倫驛館。”李盛華說,由于年久失修,驛館的居住條件堪憂。據蘇東坡在《和陶怨詩示龐鄧》中寫道:“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風雨睡不知,黃葉滿枕前。”

    短暫的驛館生活,卻突遭禍端。李盛華介紹,當時的昌化軍軍使張中欽慕蘇東坡品行,為了改善他的居住條件,派人修繕破敗驛館。此事被人向朝廷告發,張中旋即被撤職查辦,遣返原籍。“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蘇軾在《和陶王撫軍座送客》中,多次記載了和張中之間的深厚情誼。

    蘇軾父子被逐出驛館后,沒有住宿的地方,處境窘迫。對于當時的際遇,蘇軾寫道:“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

    幸好,儋州百姓憐憫父子倆,幫其在郊外的桄榔林中建起了桄榔庵,蘇軾終于居有定所。眾人合力建房的記錄,蘇軾在《和陶和劉柴桑》中做過簡要記錄:“稍理蘭桂叢,盡平狐兔墟。黃櫞出舊枿,紫茗抽新畬。我本早衰人,不謂老更劬。邦君助畚鍤,鄰里通有無。”蘇軾年邁,建房多依賴張中和附近村民,鄰居們也送來一些生活日用品。

    “朝陽入北林,竹樹散疏影。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蘇軾專門寫了一首《新居》,詩中有定居下來的滿足和欣喜。或許是受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的啟發,蘇軾也寫了一首《桄榔庵銘》,最后一句感嘆:“三十六年,吾其舍此,跨汗漫而游鴻蒙之都乎?”

    樂居:耕讀著述,傳播文化

    清茶過三盞,落雨紛紛敲窗來。9月28日下午4時許,窗外風雨聲清晰可聞,在李盛華家的客廳里,品茶說桄榔,不知不覺聊了一個多小時,一壺茶水早已見底。

    一壺新茶上來,李盛華從茶幾的書中拿出五張稿紙,方格中密密麻麻的文字,是李盛華多年研究整理而成,一筆一劃手寫的桄榔庵里的“東坡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于辦學傳播文化。

    “謫居海南前,東坡居士就下決心,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于‘海外’蠻荒之地。”李盛華說,海南當時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生產生活方式較為原始,尤其是文化氛圍稀薄,缺少文化大家。

    來海南前,蘇軾書文明志,在《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州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中寫道:“天其以我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他將效仿古代先賢箕子,教禮義、勸農桑于荒遠邊陲之地。

    對于教育,蘇軾非常看重。他實地考察當地學校,發現辦學條件差,學生四散,缺少崇文重教之風。“定居桄榔庵后,他一開始想方設法籌措經費蓋學舍,未果;后又變賣帶來的珍物,未果。”李盛華說,蘇軾辦學屢敗屢戰,幾經挫折而不懈。

    在當地鄉賢黎子云的大力支持下,蘇軾終于找到辦學地點,借用黎子云家中宅院的前堂開辦“載酒堂”,傳道授業解惑,傳播禮儀和文化知識。慕名而來的人漸多,不僅有儋州人,還有來自島內其他地區的眾多學子,前來聽東坡居士講課。

    第二個故事關乎一個海南學生。

    學子姜唐佐,從瓊山(今海口)來到儋州,專程向東坡居士請教學問。他經常陪伴在蘇軾左右,虛心請教,潛心向學,不時請老師點評自己的作品。

    對于姜唐佐的才學和品行,蘇軾很認可,傾囊相授,傳為一段師生佳話。求學半年后,姜唐佐即將回家。蘇軾欣然揮毫,在姜唐佐的扇子上題寫“臨別贈言”: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后來,姜唐佐北上赴試,中了舉人,成為海南的第一位舉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居于“陋室”桄榔庵,三年來,潛心治學,樂于育人,為海南文化的興盛播下了活力的種子。

    安居:“投斧為賦詩,德怨聊相贖”

    蘇東坡和一棵老樹的故事,鮮為人知,卻給李盛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當地史料記載,在桄榔庵圍墻東北角,有一株茂盛的老樹,經年累月,枝繁葉茂,那樹高如樗樹、櫟樹,枝片寬大似桑柘。

    這株樹是楮樹,落葉喬木,很像桑樹,當地村民認為楮木木質粗劣,視為無用“不材木”。由于桄榔庵占地面積很小,僅有“尋丈地”,高大的老楮太占地方。

    有一天,蘇軾拎著斧頭,準備砍樹,他心里盤算的計劃是,“蹶之得輿薪,規以種松菊”。砍掉一株老楮,可以得到一車的木材當柴火。此外,騰出的空間,還可以規劃平整,澆水灌溉,種上松菊,一舉兩得。

    “無用木”真無用?看著眼前的老楮,年過六旬的蘇軾忽又有了新思量,“靜言求其用,略數得五六”。它的樹皮用以造紙,果子可入藥,還可以漂洗黃絲變得素白,可以清洗面頰,“黝面頮作玉”。灑上水灌濕可以生出木耳,殘枝剩葉可以當柴燒,光如火燭。

    對老楮,砍,還是不砍,這是個問題。“雖無傲霜節,幸免狂酲毒。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 細想至此,蘇東坡放下了“屠刀”,改變了原定的砍樹計劃,老楮得以存活。

    這是蘇軾詩作《宥老楮》中記錄的一株老樹的故事。“投斧為賦詩,德怨聊相贖。”對于蘇軾詩作《宥老楮》中記錄的這個故事,李盛華對詩作最后的兩句尤為推崇。同是先賢詠物名作,屈原謫居書《橘頌》,東坡謫居寫《宥老楮》。


    桄榔庵考古挖掘現場。儋州市旅文局供圖

    “從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古今一脈相承的精神——縱然身陷溝壑,也要仰望星空。人之一生,境遇不同,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使遇到再大的不順,仍然要砥礪志節,去怨、釋懷、豁達、樂觀、勇毅。”李盛華說。

    在桄榔庵里,蘇軾還養了一條狗,名為“烏喙”,給日常生活帶來不少樂趣。他還特別為它賦詩一首,其中有“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食余已瓠肥,終不憂鼎俎。晝馴識賓客,夜悍為門戶。知我當北還,掉尾喜欲舞”等句,臨別之際,“烏喙”非常不舍,一直不愿離去,蘇軾便帶上船,一同離島。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謫居三年,白駒過隙,即將離開海南,蘇軾在桄榔庵里揮毫寫就《儋耳》,愉悅之情溢于言表,也寄托了對儋州未來的美好祝愿。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资源| 最近新中文字幕大全高清|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蜜桃|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秋霞鲁丝片Av无码少妇|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