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亭
東坡書院原名載酒堂,地處儋州市中和鎮(zhèn)東郊,最初是大文豪蘇軾謫居儋州時講學(xué)會友的場所,后世多次重建和修繕,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坐東北向西南,由載酒亭、蓮池、載酒堂、東園、西園、東西廂房、奧堂龕等建筑組成,另有欽帥泉及碑刻、東坡居士像等人文景觀。
儋州市東坡書院。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已至暮年的蘇軾由廣東惠州左遷至海南儋州,時任瓊州別駕。初至儋州的東坡生活艱辛,曾言:“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焙迷谛氯尾娷娛箯堉型槠渚秤?,將館驛修整后供他居住,并與東坡父子相交甚歡。
據(jù)蘇軾《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序文所記,“儋人黎子云兄弟,居城東南,躬農(nóng)圃之勞”,東坡和張中曾一同去造訪,黎家兄弟所居之地“居臨大池,水木幽茂”,在座的賓客“欲為醵錢作屋”,東坡欣然許之,名其屋曰“載酒堂”。“載酒堂”的典故出自《漢書·揚雄傳》,據(jù)載揚雄“家素貧,嗜酒,人希至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xué)?!绷硗鈸P雄對古文字研究頗深,亦有不少人來問字,“載酒問字”的成語就來源于此。載酒堂作為當(dāng)時瓊地文客學(xué)子與東坡相談求教的地方,其名與其典故倒也相符。
正當(dāng)東坡安居交友自得之時,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有司將東坡逐出官舍,張中也因此被貶黜。東坡只得在城南結(jié)茅棲身,“儋人運甓畚土助之”,三間茅屋搭成,東坡名之“桄榔庵”。后在元延祐四年(1317年),廉訪僉事大都軍至儋州時,在桄榔庵舊址建東坡祠,“構(gòu)堂三間而像其中”,以祀蘇公。元泰定四年(1327年),軍判彭應(yīng)雷尋到舊基重建載酒堂,因城南東坡祠已傾圮,遂將其也遷入城東的載酒堂內(nèi)。明永樂年間,知州陳敏重修載酒堂,“易茅以瓦,朔望率眾僚屬拜謁”。明正德壬申年(1512年),知州陳袞復(fù)“歲編門子一名奉祠事”,明后期不少學(xué)者在此設(shè)帳講學(xué),敷揚文教,弘東坡遺風(fēng),故載酒堂又有“東坡書院”之稱。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東坡書院又增建載酒亭、欽帥堂、欽帥泉及其碑刻。欽帥泉是東坡書院內(nèi)的重要古跡,其年代眾說紛紜,一說東坡先生謫居儋州時,常與當(dāng)?shù)貙W(xué)子相聚于載酒堂,為烹茶煮酒,特掘此井,后年久堙凅。明代,知州陳榮選重加修浚,并命名為“欽帥泉”。對于其名,一說該井是元代重修載酒堂時挖建,因東坡曾當(dāng)過幾天兵部尚書,故命名為欽帥泉。清代王時宇《海外集》認(rèn)為原來可能為“欽師泉”,為刻石之誤,寫成“欽帥泉”。東坡在載酒堂談詩論文,確為瓊地學(xué)子的老師,“欽師泉”一說倒也有合理之處。
東坡謫居儋耳,講學(xué)明道,教化日興,瓊島后被稱作“海濱鄒魯”。后世對載酒堂(東坡書院)的多次重修,既是對蘇公的深切懷念,也是在保護儋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