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
文物之上,看龍舟競渡
清代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繆士毅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而龍舟競渡則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此時,翻閱《故宮漆器圖典》,發現其中的“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上的龍舟競渡畫面,亦別有情趣。
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高7.7厘米,長30.8厘米,制于清代晚期,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盒平蓋面,垂云足,通體以髹紅漆為地,描金勾飾黑漆紋理。蓋面中間繪龍舟競渡場景,四周飾描金螭紋。盒壁描金“卍”字錦紋。盒里外底髹紅漆。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此盒蓋面中間所繪的龍舟競渡場景。但見遠處山巒起伏,草木繁茂。近處水域寬闊,波光粼粼,水面上兩只龍舟裝飾非凡,舟身窄而長,舟首裝有威風凜凜的龍頭,舟尾翹起,舟身繪畫龍鱗,每只龍舟賽手各15人,其中各有1人立于龍首執旗指揮,另各有2人攀登在桅桿上搖旗,還有各自的擊鼓吶喊者。舟上賽手服飾統一,與龍舟渾然一體。每只龍舟尾部各掛有“龍舟勝會”匾牌。從場景看,龍舟競渡熱鬧非凡,金鼓齊鳴,搖旗吶喊,競爭激烈。賽手振臂奮力,動作劃一,劈波斬浪,奮力爭先。此情此景,十分壯觀,扣人心弦。
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蓋面上的景象繪得如此金碧輝煌,離不開其所使用的描金技藝。描金又名泥金畫漆,即在漆地上加飾描金花紋。描金漆器中以黑漆描金和紅漆描金兩種為多見,龍舟勝會圖長方盒屬為紅漆描金這一種。在漆器上描金歷史悠久,漢代以后,漆器上描金多有使用,明清兩代又有新發展。這件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為當時紅漆描金的佳作之一??v觀紅漆描金龍舟勝會圖長方盒蓋面,構圖別致,繪制精細,色澤亮麗,顯示了當時描金技藝精湛高超,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
龍舟競渡是歷代不少藝人筆下的題材,在國畫、陶瓷、漆器等上面時有出現。龍舟競渡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已出現,唐代時已盛行,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惟妙惟肖地描繪了當時龍舟競渡盛況:“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面。棹歌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漸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彼未S公紹《端午競渡棹歌十首》所寫的“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最時玉連堂上好,躍來奪標看吳兒”,把宋時龍舟競渡奪標的盛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金明池奪標圖》和元代王振鵬的《龍舟奪標圖》也都再現了當時的熱烈情形。
龍舟競渡以奪標為勝,桿竿上掛著的錦彩就是獎品,這就是今天“錦標”一詞的由來。如今,在我國許多地方,尤其是江南水鄉,龍舟競渡尤為盛行,場面壯觀,令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