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崖州文化研討會在三亞落幕
崖州文化生生不息
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天之涯,海之角,山海相依,古韻徜徉,這里是崖州。
9月28日至29日,“中華傳統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動之一的2023崖州文化研討會在三亞舉辦。兩天時間,崖州古城、時尚三亞以文化搭臺,以研討會友,展示崖州故地、旅游勝地、科創高地的古韻與現代交織的魅力,崖州文化“破壁”“出圈”。
“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之所”,崖州曾是中國最南端的州郡古城,也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在這里,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開花結果,借海上通道與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產生連接。
從“南溟奇甸,文脈流長”,到“海內知己,天涯比鄰”;從“臣相謫寓,堂顏盛德”,到“絲路良港,南繁寶地”……研討會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深刻剖析崖州文化的前世今生,系統梳理崖州文化的底蘊長卷,精準“把脈”崖州文化的傳承發展。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經濟史專家葉顯恩以海洋文化為切入點,暢談了冼夫人、陳公甫兄弟等人物的海商故事。他說,三亞的興起、成長,都源自歷史悠久的海洋文明,海洋文化堪當三亞的文化品牌。
不僅僅有海洋文化,古老的崖州凝結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鳴從“精神文化的提煉和弘揚”“物質文化的升華”“風景的發現、命名和書寫”等視角,為三亞的文化定位提供了歷史的參考。
歷經千年,流傳至今,千年崖州文化依然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在兩天的研討、調研中,崖州文化的“激活”“創新”,成了專家學者的交流高頻詞。
著名非遺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認為,崖州非遺的保護傳承,關鍵要做好創新的工作。“一方面我們需要非遺傳承人原原本本傳承非遺,另一方面我們鼓勵年輕人、開發者大膽地開發非遺文創產品,讓崖州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煥發絢麗光彩。”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文化的流動壁壘。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經理柏彬表示:“可以通過視頻、圖文、微電影,活動、會展等多元化的媒體語言,向年輕人講述崖州文化的故事,助推崖州文化的激活。”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天,在中國特色自由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崖州文化再一次張開雙臂,迎接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在推進崖州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扎根歷史、立足當下,更需要把握未來。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景新說,打造崖州文化IP要緊扣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自貿港文化可以成為崖州文化的特色,讓崖州文化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有國際影響力。
(本報三亞9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