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10月26日下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階梯教室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多地的科研人員匯聚一堂,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研究員楊新泉,宣講二十大精神。
“報告提到糧食安全、提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楊新泉與大家暢聊感受,“報告為農業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以‘但愿蒼生俱飽暖’的初心,扛起責任、攻堅克難,致力于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后王君哲聽后頻頻點頭:“報告內容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關鍵要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我要更努力地不斷發現關于產量相關的基因,為提高水稻產量、把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貢獻。”
拿著打印好的報告聽宣講,實驗室博士后、河南大學博士王衛中邊聽邊記,在報告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等內容處做了標注。
“我們要把科研做到國家切實需要的地方。”王衛中說,實驗室的設立創新了體制機制,打破部門藩籬和各科研單位的邊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五湖四海匯聚于此,76個“揭榜掛帥”項目團隊和22個院士創新團隊圍繞種子產業鏈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種業科技創新。
剛結束宣講,回到大型儀器公共服務中心,楊新泉就被實驗室科研人員拉著圍坐一圈,討論如何更好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行動中。
“聚焦教育、科技和人才并舉是報告的一大亮點,這為實驗室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楊新泉說,他將立足崗位為科研人員努力創造更好的科研條件、加大科研項目組織創新力度,力爭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產出更多成果。
“大型儀器要提高使用效率”“人事管理創新的步子可以邁得再大一點”“圍繞關鍵環節現代科研組織模式還能再創新”……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實驗室的未來發展,大家紛紛提意見出點子。
天色漸暗,討論聲仍在持續。實驗室展示墻上“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十個大字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醒目。
(本報三亞10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