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以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為目標扎根海南大地辦教育
駱清銘。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令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深受鼓舞。報告對新時代十年的教育事業進行了高度概括,海南大學的建設發展亦是其中一個生動注腳。
2012年,海南大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建設行列,先后獲得“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等建設支持。從那時起,發展的腳步就不曾停歇——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獲省委、省政府作出“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的重要決策部署。
令海大師生尤為振奮的是,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為該校建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新的航向。
駱清銘介紹,十年來,海南大學堅持扎根海南大地辦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圍繞“育人”核心任務,全面推行完全學分制改革、建立書院制育人模式、組建協同創新中心,構建“三大改革”個性化協同育人體系。當前,該校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45個,絕對數進入全國前50名;生源質量不斷提高,2022年普通本科錄取各省排名前10%的考生占比較2018年提升27.4個百分點,達到62.82%,碩士研究生招生指標3327名,比2017年增加了1575名,除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外,各專業錄取的都是第一志愿報考海大的學生。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標376個,比2017年增加提升了450%;每年約有4000名海大學子留瓊工作,投身海南自貿港建設。
在學科建設方面,該校完成首輪“雙一流”建設階段性任務,作物學學科順利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前1%的學科由2017年的0個增加到2022年的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由2017年的5個增加到14個;上榜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的學科由2018年的7個增加2022年的17個,其中法學學科進入前10%。
在科研方面,該校面向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聚焦“自貿港發展和制度創新”“生態文明”“文化旅游”“南繁與熱帶高效農業”“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術”七大重點研究領域組建協同創新中心,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例如,該校與三亞市合作共建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目前已有53名科研人員加入崖州灣實驗室,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022年,該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立項212項,再創歷史新高,較2017年提升165%。
“借助自貿港對外開放優勢,學校實施‘一院一校’國際合作交流行動計劃,國際合作辦學快速發展,先后與40個國家和地區214所高校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規模達到2470人。”駱清銘說,當前,該校已經逐步形成以服務“一帶一路”教育合作與交流為重點、深耕熱帶國家和地區為特色的對外開放辦學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將科技、人才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駱清銘表示,作為教育和科技領域的代表,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未來五年,海南大學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殷切囑托,堅持扎根海南大地辦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以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支撐引領海南自貿港發展的一流大學為目標,努力把海南大學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示范。
(海南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