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海南單元頻現科技元素
科技創新賦能海南高質量發展
十月六日,觀眾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海南單元。 胡傳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海南單元,不乏科技元素。科研人員在南繁育中國種、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進行深海試驗、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飛天……圖片和展品,反映了海南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瞧,這就是袁隆平院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些科研人員可真了不起”……在海南單元,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海南省三亞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照片,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在照片旁,還擺放著由海南省南繁管理局提供的水稻、玉米、棉花等種子實物。
海南南部年平均氣溫24℃到25℃,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是南繁加代繁殖的“天然大溫室”,能將育種年限縮短三分之一到一半。據統計,累計超過2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國育成新品種的70%以上。海南也因此被稱為“育種圣地”。
海南全力推進“南繁硅谷”建設。如今,三亞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已進駐22個院士創新團隊、120多名項目博士后;引入中國科學院、中種集團等19家高校、科研機構、種企作為理事單位。實驗室科研成果加速產出,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陸續見諸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一張科考船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出發進行海洋試驗的照片同樣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藍天白云下,湛藍的海水將科考船襯托得格外醒目。
據悉,崖州灣一年四季氣候穩定,南山港距離千米水深海域僅164公里,可當天往返;南山港已將港區全部泊位用于保障科考船靠泊作業,優先服務科考船及科考業務。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正著力將南山港打造為科考母港,為科考船在執行科考任務中途進行備航工作,包括科研人員輪換登船、補給物資等,提供優質保障服務。2020年至今,南山港共停靠科考船兩百余航次,涉及中科院深海所、國家海洋局、中船集團、上海交通大學等40家科考單位。
一張文昌航天發射的圖片前,有不少觀眾駐足、感慨。“去文昌旅游,以前是為感受濱海風光,現在是為了一睹火箭發射風采。”
近年來,海南充分發揮緯度優勢,積極發展航天科技,服務航天強國戰略,做好文昌航天發射場保障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市民游客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等。
依托文昌航天發射場,海南推動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打造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空間科技創新戰略產業基地、創新融合示范產業基地、航天國際合作產業基地、航天超算中心。
從一粒種子,到無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通過展覽可以看出,海南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打造“陸海空”三個未來產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度融入和服務保障糧食安全、海洋強國、航天強國等重大戰略。
(海南日報北京10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