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訊(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通訊員 陳思甜 李天琦)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從海南大學獲悉,近日,海南大學藥學院研究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AD)治療藥物研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通過多靶點藥物設計與人工智能輔助篩選,成功發現具有潛力的候選化合物,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研發提供了新方向。
“傳統藥物多靶向乙酰膽堿酯酶(AChE),僅能短期緩解癥狀。”海南大學副教授桑志培介紹,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腦中丁酰膽堿酯酶(BuChE)水平會顯著上升,成為更關鍵的補償靶點。“在斑馬魚AD模型中敲低BuChE基因后,其認知行為障礙明顯改善——這像一束光,照亮了新藥研發的方向。”
研究團隊瞄準BuChE這一關鍵補償靶點,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桑志培與副教授黃姝姮合作,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快速發現了候選化合物8e。在斑馬魚和轉基因小鼠AD模型中,8e均顯著改善了認知行為障礙。與傳統靶向乙酰膽堿酯酶的藥物相比,針對BuChE的抑制劑有望更有效緩解病程。
在進一步的工作中,桑志培構建了一個含有156個具有抗AD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庫,黃姝姮對該天然化合物庫進行AI智能改造,形成了一個虛擬天然小分子衍生物庫,并結合分子對接與活性預測,從389個分子中快速篩選出先導化合物,并經進一步結構優化獲得多靶點化合物“3c”。該化合物不僅能強效抑制BuChE,還具有抗Aβ蛋白聚集、抗炎及神經保護等多重功能,且在多種動物模型中顯示出良好的體內藥效。
研究團隊表示,計劃繼續瞄準BuChE這一靶點,結合 AI技術與藥理驗證,探索更安全、更高效的抗阿爾茨海默病候選藥物。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