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醫院白沙分院發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惠及百姓
山區有了暖心“醫”靠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毓慧
通訊員 何世龍 陳靜茹
“原以為這趟住院治療得花不少錢,家里人都很犯愁,出院的時候結算費用,超出我們意料之外。”近日,58歲的張阿姨(化名)因腦出血等病癥在海南省人民醫院白沙黎族自治縣分院(以下簡稱白沙分院)治療了16天后基本康復,一家人在辦理出院費用結算時長松了一口氣。
白沙分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今年全院門診診療數量已超15.8萬人次,與去年相比增加了1.5萬人次,但門診費與住院次均費用呈現“雙減”態勢,對于不少病患而言,這無疑是一味慰藉身心的“良劑”。
在白沙分院院長王開瓊看來,“雙減”的背后,既源于臨床醫生本著醫者仁心堅持“慎開藥”“省用藥”,更得益于在白沙加速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大背景下,醫院管理團隊通過精細化管理等舉措,在提高優質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有效降低了藥品、耗材等不合理性支出。“一年里,通過嚴格管控藥品、耗材價格和合理性評價等措施,為廣大病患省了將近1000萬元。”
2023年8月,白沙分院開設兒科門診,此前由于沒有兒科門診,兒童患者就診只能到綜合內科,遇到病情較重或病因不詳的患兒,一般醫生就會建議轉送至毗鄰市縣診治。據悉,該院兒科門診目前已常態化開展兒童常見病及特色康復診療項目,并圍繞兒童遺傳代謝病、內分泌、血液凈化、罕見病等專業開展診療工作。據統計,一年多以來,白沙分院先后開設了兒科、肝膽外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耳鼻喉科等多個專科門診,引入了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并開設國際門診、MDT門診,填補了白沙縣域在醫療學科、技術、項目方面的多項空白。
在優化縣域診療體系的同時,白沙分院還致力于將更多優質資源下沉至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偏遠鄉鎮衛生院,也有專家常態化坐診,看病不用跑縣城了。”青松鄉位于霸王嶺山腳下,距離白沙縣城有50多公里崎嶇山路,自去年起,白沙分院針灸老年科副主任醫師蔡燕每周定期坐診該衛生院,提供針灸治療等特色診療服務,并“傳幫帶”謝秋萍醫師等當地醫護開展工作,這對當地膝關節疼痛等慢性病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福音”。
自去年5月起,白沙分院依托中醫資源優勢,在七坊鎮社區醫院開設中醫館,推出微創無痛針刀療法、宮氏腦針等特色中醫診療項目。據悉,截至目前,中醫診療服務已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衛生院。茶城院區自2023年改造提升后就“變身”為白沙黎族醫藥體驗區,由省人民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陳星余與白沙本土名醫坐診提供黎醫熏蒸療法、苗藥藥浴、拔罐、按摩等特色治療項目。
新增25項新技術新項目、已開展96次義診活動共計惠及6000余患者、推出“光明行動”將為20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手術……白沙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白沙分院優質醫療資源已常態化下沉全縣11個鄉鎮;接下來,將統籌資源加快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努力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讓當地患者享受更優更強有力的“醫”靠,持續提升百姓福祉。
(本報牙叉12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