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海南經驗”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④
海南日報評論員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這一片海上綠洲和這一汪湛藍海水”“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今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指示一脈相承,關懷一以貫之,深刻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在海南發展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
生態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分綠色都來之不易。近年來,海南牢記囑托,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海南擔當,把生態環境保護貫穿自由貿易港建設全過程,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筑應用和推廣、“六水共治”等標志性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最大限度保護生態資源并發揮其最佳效益,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堅持生態立省,矢志不渝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當好“探路先鋒”,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海南經驗。
要胸懷“國之大者”,保護和利用好熱帶雨林資源。“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努力結出累累碩果。”要嚴格保護并合理開發利用好熱帶雨林資源,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要加快編制并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加快破解國家公園在法律法規、體制機制、資金保障等方面的難題,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海南長臂猿等珍稀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確保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編制特許經營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森林旅游。要建立完善智慧雨林管理平臺,為生態保護提供科技支撐。要發揮國家公園研究院的作用,做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和應用。
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才能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及長效機制建設。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治理原則,系統推進“六水共治”,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機制。要完善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落實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和岸線開發管控措施。要綠化、美化、凈化環島高鐵、高速公路沿線,使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要健全生態環境資源監管體系,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制度。
要堅持創新引領,扎實推進“雙碳”工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認識“雙碳”工作的重要意義,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際,爭做“雙碳”工作優等生,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要堅持創新引領,以實現“雙碳”為目標,力爭在關鍵領域、環節不斷取得創新突破。要加強海洋碳匯和森林碳匯研究,加快建設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要積極開展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和交易機制研究,發揮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作用,推進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在國際海洋碳匯規則制定上搶占先機。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開展零碳園區試點,打造以博鰲東嶼島為重點的零碳示范區。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牢記殷殷囑托,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我們定能不斷擦亮自由貿易港的“生態招牌”,繪就綠水青山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