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字產業集群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盤和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可以看出,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如何以數字經濟發展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是推動我國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數字經濟發展應當服務實體經濟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讓數字經濟全方位多層次地嵌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同時,中央反復強調經濟發展要“脫虛向實”,這是總結各大經濟體發展歷程得出的結論。數字技術只有和實體經濟融合,才能提高生產效率,成為實實在在造福人類的技術,而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帶來的革新變革,相比于那些基礎科學研究,見效更快。因此,利用數字技術來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不過,當前仍存在數字技術應用脫節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要拿出數字應用整體解決方案,而并非追求單一數字技術。
以數字經濟解決實體經濟的痛點和難點,關鍵在通過典型場景應用來試點示范,建立數字化標桿企業,以示范帶動普及,讓企業看到效果。數字化目的是提質增效和解決難點痛點,不應該只是為數字化而數字化。政府可以從數字政府建設、公共設施建設,或者國企改革等領域,率先試點數字化改革。
比如,海南可依托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打通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鏈條和產業鏈條,發展區塊產業鏈集群,依托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金融服務,探索產業數字化新形態和新模式,推動海洋經濟、旅游、線上商城等領域的數字化,同時,借助免稅政策,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
數字產業集群是實體經濟持續創新的重要動力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數實深度融合階段,數字經濟中的新技術正在不斷滲入實體經濟中。比如,依托智能物聯網,工廠將逐步實現全連接工廠。當前,數字經濟和生產領域的融合體現出很多特征,比如智能化特征,在生產領域人工智能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比如數據化特征,物聯網將設備流水線的數據投射到虛擬世界,形成數字孿生,并以此來進行監測、預測。同時,定制化和精準化生產更為普及,諸如利用算法實現柔性制造,以互聯網反饋的消費信息推動產品設計和性能上的迅速轉向,適應需求變化。除此之外,一批數字企業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入力度,通過云計算、AI、區塊鏈等加速滲透產業端,從零售、農業、能源、制造、醫療等多領域進行實踐探索。
可以看到,數字產業集群利于形成實體經濟的持續創新動力,比如,通過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或者Saas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鏈接,整合數字企業內部數字產品為企業提供業務、經營、生產制造的全鏈條服務,打通產業價值鏈,助力實體經濟轉型。比如,騰訊WeMake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是通過整合內部多個產品,依靠自身數字技術,提供數字解決方案,為超過30萬家的企業提供從“生產第一線”到“企業決策者”的全鏈條通路。
顯而易見,將數字技術應用到經濟活動中,能夠讓經濟運行更加高效,讓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讓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但享受數字技術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更高效率的同時,我們也會產生一些擔憂,數字化會產生全新要素,容易形成新的集中,大型平臺會限制要素流通,從而增加初創科技企業的經營難度。
數字經濟如何服務海南實體經濟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海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重要成果。2020年數字經濟成為海南千億級產業,2021年互聯網產業營收超1500億元,物聯網、電子商務、數字貿易等產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網紅經濟、互聯網醫院等產業新業態創新發展,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重要機遇。
一方面,海南自貿港具有國際數據產業試點的天然優勢,有助于在數據跨境傳輸制度安排、準則確立等方面實現突破,累積數據確權、交易、數據安全等數字經濟管理經驗,同時帶動相關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流動。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促進海南自貿港數實深度融合。根據《智慧海南總體方案(2020—2025年)》部署,強化智慧賦能,打造“數字孿生第一省”等,可帶動社會治理、市政服務、金融交易、旅游消費、數據市場等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更為重要的是,“零關稅”政策讓海南的制造業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為海南“兩頭在外”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讓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首先,要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實體經濟發展打好數字基座,支撐自貿港建設。同時,探索建設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法規,做好相關數據管理,做好數據重大風險防范,建立預警機制,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數字環境。
其次,打造重點領域的標桿工廠和標桿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一方面,根據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重點,聚焦重點領域,形成數字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鏈和實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加快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深化實體經濟數字化場景落地,推動數字應用場景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組織并建設重大示范應用試點。
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積極推動企業產品生產、經營、管理業態的數字化創新,實現與大型數字平臺的接軌,有效利用數字平臺的資本、人才和技術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海南自貿港應利用對外開放窗口優勢,積極建立多邊關系,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數字經濟的開放水平,積極參與聯合國互聯網及互聯網國際組織的交流和合作,廣泛建立數字經濟的合作關系,推動更大范圍的對外開放和合作,為實體經濟領域的合作牽線搭橋。
總之,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時代戰略發展高地的重要選擇,數字經濟發展應該著眼于實體經濟。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數實深度融合階段,我們在發展實體經濟時應利用好地方優勢,發展數字產業集群,建立標桿企業,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轉型和發展。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