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海上流動宣講團走上漁船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海上紅帆競潮頭
海南日報記者 李豌
11月3日上午11時許,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中心漁港,寬闊寧靜的海面上,臨高籍漁民張關楊今年下海的新船上十分熱鬧——臨高海上流動宣講會正在這里舉行。由臨高縣新盈鎮政府鄉村振興站工作人員韓潔等3名宣講員和漁歌哩哩美演出隊組成的海上流動宣講團,走上漁船向漁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在這艘寬7.2米、長52米的大船甲板上,工作人員臨時搭建起一方舞臺,講臺能容1名宣講員站立,臺下擺放著10余個紅色凳子,舞臺后高高懸掛著迎風飄揚的黨旗,纜繩上、船四周綁著、插著多面五星紅旗,10余名觀眾還分別手舉五星紅旗。船上一派紅火景象,映襯著此次流動宣講的主題“海上紅帆競潮頭”。
“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陸續有臨高漁民到陵水新村鎮作業、定居,逐漸形成了‘臨高村’,目前人口已超3000人。為了更好地向這批臨高籍漁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組建海上流動宣講團,來到海上為漁民進行宣講。接下來還會走進我縣的新盈鎮、調樓鎮等漁業大鎮。”臨高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一同觀看黨的二十大現場視頻后,韓潔第一個進行宣講。宣講中,韓潔講起了自己在今年8月看到的消防站通訊員陳海財和保潔員林芬夫婦的動人抗疫故事?!跋蛉罕娦v,就要用群眾的語言,給他們講更貼近生活的故事?!痹谡叫v前,韓潔反復誦讀文稿,不斷調整細節,尋找更好的情感和更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方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斗中,我看到了臨高縣全體黨員干部的斗爭精神,不怕犧牲,直面困難;我看到了普通群眾的奉獻精神,舍小家,顧大家;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勞動精神,不辭辛勞,守護生命。廣大青年朋友們要從中學習,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惫适轮v完,韓潔動情地總結。
新村鎮臨高籍黨員流動黨支部書記王國武則有針對性地向漁民們介紹未來漁業發展的方向,鼓勵漁民響應政策積極轉型:“海南正在全面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主要表現在由捕撈為主向養殖為主轉變、由近海養殖向外海養殖轉變、由近海捕撈向深遠海捕撈轉變、由粗放的漁業生產向漁業全產業鏈模式轉變,推動水產養殖與工業自動化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水產養殖新模式?!?/p>
今年64歲的王國武,從2012年11月流動黨支部正式成立以來,就致力于團結在外的臨高籍漁民,做好治安、衛生、安全生產管理,也幫助漁民的孩子解決異地上學等生活問題。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感到上岸集中開宣講會難度較大,所以希望在宣傳部門的幫助下,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漁船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我就和漁民講‘三個走’、講轉型,他們就聽得懂。”王國武說,接下來他會利用廣播、微信群等向新村鎮全體臨高籍漁民宣講。
隨后,新村鎮臨高籍黨員流動黨支部組織委員張永堅向漁民宣講黨支部如何筑牢海上流動的戰斗堡壘,讓大家更加信賴黨組織、依靠黨組織?!包h員干部對漁民實施一對一,或多對一幫扶,重點扶持海洋漁業,同時每年召開三四次船長座談會,更好地幫助漁民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睆堄缊哉f。
從1999年來到新村鎮,20多年來,在這里,張永堅成長為一名黨員,后被推選為黨支部組織委員。有著新使命、新責任的他期望在任期內,能夠繼續推動黨支部建設,更好地為臨高籍漁民服務,讓他們在異鄉也能獲得安穩幸福的生活。
臺下,臨高籍漁民呂家豐談起流動黨支部成立10年來“臨高村”的變化,感慨萬千:“以前我們這里衛生環境不好,垃圾堆積影響生活,現在治安越來越好了,生活環境更美了,我們的心里也有了歸屬、有了依靠——有事就找黨支部!”
12時許,宣講活動中場,從臨高縣新盈鎮專程趕來的一支哩哩美演出隊,唱起了漁歌哩哩美《乘風破浪跟黨走》。
“海上有了黨支部,漁民有了主心骨……漁民永遠跟黨走,漁業生產展宏圖。”臨高方言唱出的漁歌哩哩美響在海上、蕩在船上,也鉆進張關楊的心里。鄉音親切、歌詞振奮,30多歲的張關楊想起這些年來,家中的船從兒時的小木船不斷升級,如今已是一艘52米的先進大船,“造大船,闖深海”,這是他作為青年漁民對未來的愿景。
(本報椰林11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