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資訊 \ 《方案》 \ 各界熱議 \ 綜述評論 \ |
發布時間:
本報三亞2月21日電 (記者 徐慧玲)群賢畢至、勝友如云。2月21日,三亞舉行院士新春座談會,15位院士專家應邀參加。院士們結合海南實際,放眼未來趨勢,為海南高質量發展貢獻真知灼見,激蕩思想火花。 座談會云集了科技、環境、農業、海洋、醫療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崖州灣科技城、中央商務區和民生、生態、社會治理“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等主題,院士們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 “三亞每年吸引不少院士來此康養和工作,我們都希望在保障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能繼續發揮余熱,為海南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劉永坦說,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專業化、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強大動力,海南要努力打造與自貿港建設相匹配的干部隊伍,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玉米育種專家戴景瑞1965年第一次來到海南開展南繁育種,就此與海南結下不解之緣。此后50多年中,戴景瑞每年至少兩次來瓊,年近九旬的他如今仍奮戰在科研一線。 “我對海南是很有感情的,我和團隊研發培育的不少玉米品種都離不開南繁。”談及如何為海南發展貢獻力量時,這位白發蒼蒼的院士身體前傾,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我們計劃把國際玉米改良中心落戶三亞,研究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中,希望通過南繁事業進一步帶動和提升當地的經濟發展。”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不少與會院士認為,海南的“候鳥型”人才很多,建議海南要創新“候鳥型”人才引進機制,幫助其解決住房、出行、就醫等生活難題,為院士及其團隊在瓊發展提供大好機遇和廣闊舞臺。 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十幾位院士積極對海南的發展建言獻策,有的院士們即使步履蹣跚,但關注瓊島發展的熱情依然高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會長顧瑛介紹,為搭建更全面、更深層次、更權威的平臺,凝聚院士專家的智慧和力量,三亞2019年成立了院士聯合會,通過搭平臺、出政策、強保障,解決院士在三亞的后顧之憂,目前院士聯合會吸納了105名會員,他們有的將科研活動帶到三亞,有的把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三亞,助力三亞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