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脫貧攻堅 \ 鄉(xiāng)村振興 \ 最新資訊 \ 學習貫徹 \ 解讀評論 \ |
發(fā)布時間:
本報營根9月2日電 (記者杜穎 郭暢 通訊員陳歡歡)9月2日晚,夜色漸濃,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zhèn)長沙村村委會門前,照明燈依然亮著暖色的光。周末加班,5位年輕的駐村扶貧干部忙碌了一整天,晚上也是住在村里,他們商量著一起穿上印有“脫貧攻堅,全村的希望”字樣的T恤衫,跟貧困群眾聊家常、講政策,互相打氣支持。 白天為貧困群眾解決問題,晚上也和貧困群眾在一起,一支支扶貧工作隊,給一座座大山深處的鄉(xiāng)村帶來脫貧攻堅的新力量。目前,瓊中全縣有1600多名干部參加扶貧,占全縣干部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他們組建起100支工作隊長期駐村,成為瓊中這一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的核心力量。 “在開展駐村扶貧之前,我們都是坐辦公室多,下村少,壓力不算太大。”駐長沙村扶貧干部王紫軒向海南日報記者坦言,年輕姑娘都愛美,開始誰也不太愿意風吹日曬,奔波在鄉(xiāng)村田頭。在瓊中縣委的號召下,大家沒一人猶豫和退縮,每人拿著一床被褥和簡單的換洗衣物,就當起了“村里人”。 海南日報記者連日走訪了和平、中平、上安、黎母山等多個鄉(xiāng)鎮(zhèn)村莊,每個有脫貧任務的貧困村,都有長期駐村,夜晚與農(nóng)戶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扶貧工作隊。“扶貧隊員就像村民的家人,誰家的老人病了,他們負責送醫(yī);誰家的小孩子厭學,他們登門勸說,太細致了。”長沙村的脫貧戶鄭文乾說。一個月前,鄭文乾就是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加入了種鴿養(yǎng)殖合作社。 教育補貼是否發(fā)放到位?扶貧手冊填寫有沒有紕漏?新買的小羊仔是否健康?扶貧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扶貧工作隊員都不放過。貧困村民碰到難題,扶貧工作隊員都一對一想方設法解決。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表示,“只有和貧困村民建立起牢固感情,取得他們的信任,激發(fā)出他們的脫貧動力,才能幫助貧困村民盡早脫貧。” 在全省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大比武活動中,瓊中圍繞“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建立臺賬、逐條銷號”的問題整改思路,已整改完畢6大類16個問題。此外,瓊中進一步改進縣領導干部的工作機制,要求5個工作日縣領導至少下村2天、幫扶干部至少3天、鄉(xiāng)鎮(zhèn)干部至少4天,全縣三分之二以上的幫扶干部駐村過夜,雙休日所有縣領導、幫扶干部、鄉(xiāng)鎮(zhèn)干部至少1天駐村過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