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優質品牌 融合發展產業 推進產業扶貧
儋州: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生機勃勃
近年,中和鎮成功發展起三角梅產業。通訊員 黎有科 攝
雪茄煙葉種植產業已成光村鎮知名品牌農業。通訊員 黎有科 攝
游客在南豐鎮和疋村采擷九品香蓮。 通訊員 黎有科 攝
百香果產業帶動光村鎮一批農戶增收。通訊員 羊文彪 攝
農戶在打包儋州海頭地瓜。 通訊員 黎有科 攝
■ 本報記者 劉襲 特約記者 李珂
通訊員 覃凱 丁子芹
儋州市蘭洋鎮番新村傳統支柱產業是橡膠,種植面積4700畝,近年來橡膠價格低迷,村民棄割橡膠狀況嚴重,但生產特色農產品卻獲得成功。全村養殖50畝的澳洲淡水龍蝦,市場價1斤賣80元,供不應求。村民王雄說:“很多村民養殖淡水龍蝦、豪豬、蜜蜂,收入大幅增加。”截至12月10日,蘭洋鎮今年共投入640萬元,引導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規模發展檳榔、益智、牛大力,以及黑山羊、豪豬、中華蜂、澳洲淡水龍蝦等產業。
今年儋州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布局調整,出臺《儋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努力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示范基地、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基地、熱帶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爭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高地。盡管遭受非洲豬瘟的沖擊,但今年前三季度,儋州農業總產值127.78億元,扣除生豬產值,同比增長4.7%。調整農業產業布局出現喜人新氣象: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增長35.7%;瓜果產量同比增長14.6%。
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說:“依托儋州人口、區位、自然環境等優勢,積極尋求適合發展的現代農業項目,朝著高效發展路子邁進,做大做優做強農業產業,打響儋州雞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營銷力度,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目的,推動儋州現代農業更好地發展。”
推進項目建設
帶動產業扶貧
儋州中和鎮今年共投入922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分別與海南金通農業開發公司合作發展2100畝百香果園項目;與海南林楓堂生態農業公司合作發展1100畝熱帶水果項目,帶領村民806戶4042人,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基地里百香果陸續成熟,10月底已上市。”中和鎮金通農業開發公司產業基地負責人王有志說。海南日報記者近日看到,一顆顆“黃金果”垂掛在葉間。水井村村民李金帶等41人在產業基地打工,每人月工資3500元左右。
儋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洪武說:“引進有資質的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品提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造儋州特色王牌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該市農業農村局加快推進農業項目建設,包括5000畝金鉆鳳梨種植基地、中和“花之旅”田園綜合體、海頭智能深海網箱養殖等冬交會簽約項目。加大項目招商力度,引進一批東南亞水果品種,鼓勵和引導儋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強強聯合,聚力開發農業項目,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結合鄉村振興,推進產業扶貧。儋州今年重點打造3個以上特色產業扶貧基地、3個以上庭院經濟發展示范村,確保貧困戶產業覆蓋率和有勞動能力且有勞動意愿的農村低保對象產業幫扶面達到100%;確保貧困戶和有勞動能力且有勞動意愿的農村低保對象產業幫扶全覆蓋。
光村鎮今年共投入扶貧資金323.94萬元發展有關產業,帶動貧困戶398戶1731人增收致富;投入95萬元與海南賢達農業開發公司合作發展百香果種植基地;投入122.94萬元與海南光村灣實業公司合作發展沙蟲養殖基地;還帶領貧困村民參與發展地瓜、三角梅、雪茄煙葉等種植產業、跑海鴨等養殖產業。2016年至今,全鎮扶貧產業給貧困戶分紅達402.97萬元。
狠抓品牌建設
農業提質增效
在今年6月舉辦的2019第三屆北部灣(海南儋州)旅游美食博覽會上,儋州的特色品牌農產品大放光彩,得到國內外游客的喜愛。光村沙蟲、海頭地瓜、紅魚等,讓游客贊不絕口。
儋州市政協副主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凌融說:“切實抓好農產品品牌創建,把農產品品牌打造作為提升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做好品牌發展頂層設計,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宣傳推介、包裝設計、品牌應用。”截至目前,儋州完成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8家28個產品,綠色食品認證5家8個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1家1個產品。重點打造儋州粽子、儋州紅魚、海頭地瓜、儋州雞等9個省內外農業知名品牌,“儋州雞”“儋州紅魚干”“光村沙蟲”等11個農產品品牌已獲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量排名全省第一。目前正在打造海頭地瓜和大成黃皮品牌。
以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儋州大成晶柚實驗園精心塑造大成水晶蜜柚品牌,200畝地共種植4300株柚子樹,負責人侍偉軍說:“我們控制每棵樹的柚子在80個左右,保證每個柚子的含糖量在10.5%以上,比一般柚子甜。”特色農產品品牌帶來高效益,這家實驗園每年獲200萬元純利潤。儋州今年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75%以上;培育、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持續提升農產品品質。
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的根底。儋州推行產地準出和追溯管理,集中力量開展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等重要農資專項打假治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黑窩點”和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行為。全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8%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促進產業融合
建設美麗鄉村
今年11月17日,海南省旅文廳、儋州市旅文局、蘭洋鎮政府舉辦儋州美麗鄉村扶貧采摘游,省內外300多名游客到蘭洋鎮南羅村的七葉葡萄園采摘。南羅村種植葡萄500畝,主要有七葉葡萄和陽光玫瑰兩個品種:七葉葡萄果粒飽滿、肉質鮮嫩、汁多味甜;陽光玫瑰香中帶甜,淡淡玫瑰清香味。村干部馮李權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一年四季七葉葡萄園都有果子,全部被游客采摘完,沒有在市場賣的。”
以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市縣”為契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儋州探索旅游與農業的融合,開發農業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科普教育、農耕體驗、共享農莊等新型業態,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品變商品。積極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園創建活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景點。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今年建設的17個美麗鄉村已組織驗收,其中五星級美麗鄉村5個,三星級美麗鄉村3個,一星級美麗鄉村9個。據統計,全市已評定那大鎮洛南村等15個美麗鄉村,其中五星級美麗鄉村3個、三星級美麗鄉村5個、一星級美麗鄉村7個。3家共享農莊獲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今年重點打造蘭洋溫泉康養特色小鎮、白馬井漁港風情小鎮、排浦濱海風情小鎮等3個特色產業小鎮。
儋州大力發展糧食、水產、肉食、山柚、蛋品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水平。引導加工企業進駐王五農副產品加工與物流園區,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發展。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發展潛力和活力。加快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
(本報那大12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