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只朝村發展扶貧產業,預計年出欄20萬只文昌雞
林下養雞場承載黎村脫貧希望
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只朝村的養雞基地里,工人鐘業良正在給雞舍補充飼料。記者 袁宇 攝
“你看,這就是村里的文昌雞養殖基地,現在存欄3萬余只。在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村里的養雞合作社越辦越大,日子也越過越好。”近日,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只朝村貧困戶劉國成滿懷感恩地說。在他身后的橡膠林中,數萬只文昌雞在林下覓食、嬉戲,承載著貧困戶的脫貧希望。
只朝村是一個黎族村寨,過去村民的主要收入來自橡膠種植。目前全村有105戶貧困戶,占總人數的22%。
“治窮要治根,產業是核心。”只朝村第一書記楊福林說,為培育只朝村特色優勢產業,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和基礎性作用,省財政廳結合只朝村的自然資源,扶持貧困戶林下養雞,實施產業扶貧。
楊福林說,林下養雞好處不少,青草、昆蟲成了天然飼料,大大降低了養雞成本,雞群發病率低,雞肉品質更好,銷路有保證。此外,雞糞也成為上好的有機肥料。
通過協商,文昌一家專業養雞合作社與只朝村105戶貧困戶、5名致富帶頭人和村集體合資成立了海南黎寨卡爬嶺雞養殖有限公司,其中,由財政資金代替貧困戶出資41.2萬元。公司按照“5個統一”原則運營,即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統一分紅。
“每銷售一只雞,貧困戶可得1.35元的分紅。”楊福林透露,根據規劃,村里的文昌雞養殖基地一期預計年出欄20萬只文昌雞,貧困戶可分紅27萬元,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
養雞棚里,成群的小雞渾身毛絨絨,嘰嘰喳喳,活潑可愛。不少貧困戶“瞄”上了飼養員的崗位,劉國成就是其中之一。
劉國成的妻子身體不好,因此他放棄了在外打工的機會,回村照顧妻子。“2013年我妻子發病,為了照顧她,一年多的時間里,我都沒辦法種地,只好在家旁邊種點芋頭和地瓜葉糊口。”劉國成說,“現在村里辦起了養雞場,我們貧困戶不僅有分紅,還有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在養雞場做飼養員,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工資。”
為幫助村民養好雞,文昌的這家合作社提供了一批技術書籍,聘請技術員指導養殖。只朝村里的貧困戶們總是帶上筆記本按時參加技術培訓,細心記錄每一條技術要領。
最令貧困戶們期待的是,合作社承諾待村民掌握養雞技術后,將免費提供雞苗、飼料,由農戶自己飼養,養成后再由企業統一回購。“家門口上崗,不僅拿工資,還能學技術,以后還能養自己的文昌雞,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劉國成高興地說。(記者 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