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交會上,綠色產品銷售火;海南農業,綠色發展效益高
綠字興農 紅利倍增
■ 本報記者 陳雪怡 傅人意
紅棕的稻米、金黃的椰子、灰白的鴨蛋……12月15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五顏六色的特色優質農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有細心市民“找到”了它們的共同顏色——綠色。
“都是綠色產品啊!看,這個寫著‘原生態種植’,那個注明‘綠色無公害’。”市民田小英平時注重養生,“對產品打不打農藥?用什么化肥這些比較上心,盡量選擇購買綠色原生態的產品,吃得健康也放心!”
綠色產品
蔬菜“喝”泉水,芒果“吃”海鮮
“我們自己吃過的一些產品,包括五指山高山蔬菜、儋州跑海鴨蛋等,感覺都挺不錯的。”聊到綠色農產品,田小英便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她一邊說著,一邊晃了晃剛買的高山蔬菜和跑海鴨蛋,“展示”自己支持綠色農產品的實際行動。
在田小英身后的五指山高山蔬菜展柜前,有不少市民游客也被這來自生態山區的綠色產品吸引了目光。“五指山高山蔬菜種植基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蔬菜主要用山泉水澆灌,種植過程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種植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因此高山蔬菜顏色亮、口感好,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展位工作人員介紹。
而儋州跑海鴨蛋,“則是通過‘鴨糞下田、谷物飼養’種養相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方式生產,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蛋中含有卵磷脂4056毫克,比100克牛奶所含卵磷脂高50倍。”儋州逢秋瓜菜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說。
蔬菜“喝”泉水,芒果“吃”海鮮。在三亞市崖州區梅東村芙蓉嶺有一個芒果園,該果園負責人、海南凱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英治將爛魚、爛蝦與生物菌混合發酵3個月,制成動物蛋白肥,用“海鮮”來“喂”芒果;同時,又探索將草木灰水與具有殺蟲功效的苦楝葉混合熬制,加以生物菌發酵1個月,制成“殺蟲中藥”。
這樣種植出來的芒果,更加香甜可口,最高能賣到100元/個,是市場平均價格的10余倍。
火紅效益
產品越“綠”,效益越“紅”
一天賣出近千瓶——在冬交會的市縣展館,幾乎人手一瓶的“網紅飲品”,不是奶茶,而是黃皮甘蔗汁。海口市民趙婷的微信朋友圈寫道:“心癢癢好幾天,今天來打卡!‘網紅飲品’黃皮甘蔗汁清甜爽口,比奶茶好喝!”
實際上,這款“網紅飲品”也是綠色產品。東方市來堪農民休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吉家恒說:“在黃皮甘蔗種植過程中,用的都是生物農藥和以花生為原料的有機化肥,確保種植原生態、產品無公害,因此顧客反饋不錯、銷量也很紅火。”
對于產品越“綠”,效益越“紅”這一點,白沙五里路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符小芳也堅信不疑,“有機茶健康、無污染、無農藥殘留,價格能達到普通茶葉的10倍以上,私人訂制的高端茶葉最高能賣到5000元/斤。”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需求的提升,是綠色農產品能帶來紅火好效益的關鍵所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綠橙協會理事袁平說,該協會正在從控制優化農藥化肥、生物除蟲等方面著手,推進瓊中綠橙嚴格按照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要求進行種植管理,力促瓊中綠橙向更“綠”發展。
五彩未來
綠色發展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綠色產品+火紅效益=五彩未來”,澄邁福橙在用行動核算這個“公式”——在測土配方施肥、綠色有機種植的基礎上,澄邁縣福橙科學研究所修建了20畝高標準育苗網棚,集中力量培育福橙無病種苗,積極引導種植戶栽種無病種苗。
“對于申領無病種苗者,澄邁對其土壤類型、水源、選址、用肥等,均有嚴格要求,目的是保證對福橙的標準化生產管控。”澄邁縣熱作局局長王業科介紹,黃龍病對福橙樹生長、產量等,影響較大。“通過無病種苗有效防控黃龍病,實現綠色生產,對于提升福橙產業體量有積極作用,最終受益的還是農戶。”
農產品的“鮮綠”,也讓海南農業“更綠”。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近期公布,經地方組織申請、省級擇優遴選、部委復核確認,已評估確定第二批41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海南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在列,是繼浙江省之后第二個整省創建的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近年來,我省通過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化肥農藥減施措施、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著力實施農膜回收計劃、建設生態農業品牌、提升綠色供給能力等,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省將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重要平臺,引領面上農業的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力促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五彩未來”。
(本報海口12月1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