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交會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人氣高、銷量好
好貨不怕無人問 品牌“加持”天下知
2019年冬交會現場,綠色的芽苗菜引起小朋友的好奇。
2019年冬交會現場,海口館的石山黑豆制品受到消費者歡迎。
12月14日, 2019年冬交會海墾農產品展示區,工作人員介紹特色玉米等農產品。
■ 本報記者 陳雪怡 傅人意
從每斤兩三元無人問津,到均價十幾元供不應求,保亭紅毛丹成功“逆襲”,原因何在?
“有了品牌‘加持’,保亭紅毛丹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上去了,銷量和價格自然也上去了。”12月14日,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金海波,又當起了保亭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代言人”。
名氣大了,銷量高了
相比于介紹農產品特點,金海波這位“代言人”更樂于分享保亭紅毛丹“背后的故事”——
“以前,保亭紅毛丹每斤兩三元的價格都不太好賣,許多農戶都想把果樹砍掉,換種其他水果或作物。但通過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保亭紅毛丹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金海波說,加上產業鏈延長、附加值提高,以及包裝宣傳、組織活動等,保亭紅毛丹每斤的價格漲到了12元至15元,種植面積也增加了50%。“農戶不再想著砍樹,而是發愁沒有更多的地種了!”
保亭縣農業服務中心熱帶作物管理站站長謝軍海透露,除了紅毛丹、益智外,保亭目前還正著力申報什玲雞、毛感鴨、六弓鵝等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和10個地理標志商標,繼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
脆而多汁的三亞甜瓜、口感清甜的陵水圣女果、香味濃郁的興隆咖啡……在本屆冬交會市縣展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展架前總是圍滿了咨詢了解的市民群眾。
“買‘牌子’,就不會錯!”在冬交會迎賓大廳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南“三農”發展成就展區里看到了澄邁福橙,市民邢香蓮便找到澄邁展館立即購入了兩箱,“早就聽人推薦澄邁福橙味香甘甜,今天知道它還是‘明星’產品,就直接入手了,品牌產品,質量有保證!”邢香蓮笑著說。
收入多了,農民笑了
和邢香蓮一樣的逛展市民,海南善緣果業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華這幾天接待過不少,“大多是認準‘澄邁福橙’品牌的老顧客,也有不少沖著品牌產品來的新顧客……”
話音未落,一對老夫婦就“找”了過來:“這就是澄邁福橙嗎?”在得到肯定回復后,夫婦倆拿起橙子討論開來:“瞧瞧這果還挺大,顏色金黃也挺好看,那兒可以試吃,甜的話咱就買點回去……”
在馮華眼中,品牌農產品不僅代表著質量優秀、市場認可、銷量可觀,“同時還能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增加農民的收入。”馮華說,11月中旬以來,澄邁福橙進入銷售旺季,除了固定的貧困戶員工外,公司還招來10多名貧困群眾負責打包工作,每天120元再加上補助等,貧困戶每月能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
品牌農產品,不僅“保”銷量,還能“保”增收,這一點在永興荔枝和三亞芒果上也得到了驗證。作為地理標志農產品,永興荔枝讓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建中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荔枝村”,農戶也過上了好日子。建中村黨支部書記鄭從盛說,近年來有200多戶村民靠荔枝種植致富,蓋起了“荔枝樓”。
而三亞市鳳凰鎮紅土村的芒果園,是海南出口加拿大樹上熟“貴妃”芒果的指定果園,芒果種植面積120畝,畝產5000斤。“每年的1月到6月是芒果豐收的時節,也是最忙的時候,每個月僅包裝收入就能拿到6000多元。”果園包裝工人陳春芳說,芒果上市她們就過來工作,1月至6月總共收入3萬元。
果實香了,品牌響了
“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農產品,不僅來源于特定地域,有獨特的品質特性或生產方式,且產品品質和特色主要取決于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澄邁福橙種在當地富硒土壤地帶,果實肉紅味香、口感爽津,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通過引導市縣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農產品資源,實施獎勵政策加強資金扶持等,我省加快推進著農產品品牌建設,目前經農業農村部登記保護的我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就達34個。
此外,三亞芒果、澄邁福橙、三亞甜瓜、澄邁橋頭地瓜、文昌椰子等5個區域公用品牌,還入選了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單。
在全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同時,各市縣也在全力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屯昌為例,該縣近期發布了“屯昌·新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將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新興功夫雞”“新興稻米”“新興水芹”“新興肉粽”“新興五谷香草鴨”“新興竹貍”“新興黑豬”等7大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轉型升級。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深入推進品牌強農戰略,充分發掘海南熱帶地域特色農產品資源,推進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登記保護,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一方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另一方面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本報海口12月14日訊)
本版圖片均由 本報記者 袁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