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資訊 聚焦《決定》 生態文明建設 學習貫徹 解讀評論 |
來源: 發布時間:
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走在全國前列 ——解讀《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系列訪談之二 ■ 海南日報記者 宗兆宣 周曉夢 省委七屆二次全會審議并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引起了我省各界的高度關注,全省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落實《決定》的熱潮。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廳長鄧小剛今天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的專訪,對《決定》的意義、考核評價體系、有效落實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鄧小剛認為,《決定》的出臺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省委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工作,這是過去沒有過的提法;二是《決定》體現海南發展觀和發展模式真正意義上的深刻變革,用綠色發展模式取代原來破壞環境或犧牲環境換來的發展模式;三是《決定》給我省在生產生活發展中劃了若干條生態“紅線”,內容具體而又操作性強。 鄧小剛表示,考核評價體系是指揮棒,也是各級領導的關注點和工作重心。《決定》提出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辦法,淡化并逐步取消省對市縣GDP、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根據《海南省總體規劃》確定的主體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實行差別化的績效評價考核。 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等內容。我省在2014年取消對中部市縣GDP考核的基礎上,將把取消GDP考核的范圍擴大到全省三分之二市縣,最后可能全部取消對所有市縣的GDP考核。這種拋棄片面“唯GDP論”的做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也抓住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牛鼻子”。以后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和干部的使用、調整、問責結合起來,而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在領導干部,讓各級領導干部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第一大政績時,就真正樹立起全省正確的發展導向。 《決定》中的內容有很多突破性,提出的很多目標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說明了我省提出的環境保護標準是以國際上最好的生態地區標準進行對標,要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而且《決定》的內容比較實,提出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再多稅收也堅決不上,防止急功近利,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最好的資源讓廣大人民共享,讓綠水青山成為造福海南百姓的金山銀山等。這不但厘清了我省保護和發展的問題,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而且表明了我省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決定》中提出農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過椰子樹,明確了農村新建住房不超過3層樓,說明了以后農村新建住房必須報建。《決定》中提出的除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民生項目和重點海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外,嚴禁圍填海。說明了我省將修訂海岸線保護的相關規定,將以最嚴標準遏制圍填海亂象。 《決定》提出針對目前各類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碎片化、產權不清晰、多頭管理的問題,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逐步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好海南有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自然生態空間和自然文化遺產。鄧小剛介紹,我省的自然保護地長期存在碎片化、多頭管理問題,建立國家公園就是解決過去產權不清晰、保護責任不清晰的問題。通過理順產權、明確監管責任、實施生態移民、對經濟林進行“贖買”變成生態公益林等做法,不但能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系統,而且能擴大熱帶雨林的面積,打造出中部地區熱帶雨林的完整系統,保護好中部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鄧小剛認為,《決定》出臺只是第一步,關鍵在于落實。下一步省政府將制定相對應的80多個方案和措施,有目標,有時間表,有路線圖,而各市縣各部門也要把《決定》提出的目標、要求變成具體的法規、具體規劃。落實還需要建立監督機制,要有行之有效的督查辦法。對于落實不力的領導干部必須予以追責。而全省環保系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之一,《決定》出臺對于環保部門來說既是壓力,更是動力,對環保部門提升建設管理水平、法制建設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環保部門將迎難而上。 (本報海口9月24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