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易宗平
那道山梁,不知攀登了多少次;那片森林,不知巡護了多少回。
今天,三亞市吉陽區大茅片區護林員李學忠習慣性地帶上雨傘、揣著手機,又開啟了巡山之旅。干這行已有15年,他動情地說:“看著那一草一木,就像自己孩子一樣親切!”這樣有情懷的護林員在三亞一共有269個,巡護著全市73萬余畝生態公益林基地。
“看似尋常最奇崛”的故事還有很多。三亞市崖州區護林員張貽強進山不攜帶火柴、打火機,犯煙癮時掏出香煙聞一聞,接著又開始巡山。吉陽區管護員周磷峰頂住多方壓力,及時向林業部門報告毀林案件,使涉事人員受到處罰。
據三亞市林業局統計:由于巡護及時,2017年1月以來全市查處毀林刑事案件35宗、行政案件24宗;處置30余次火警,未發生森林火災。生態公益林等林業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9%,環境優勢鞏固提升。
“三亞生態公益林保護的經驗很好,其成功之處就是敢于亮劍!”省林業廳廳長夏斐稱贊,三亞還有許多做法值得在全省林業系統推廣。
三亞是如何有效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呢?三亞市林業局局長陳斌介紹,三亞創新機制,推出了多項得力舉措。
對護林員隊伍實行“優勝劣汰”。一年來,三亞市護林系統開除了不作為者29人,提升表現出色的5人為管理員、2人為技術員,并實行“底薪+績效”機制。
加大抽查考核力度。去年三亞市對護林員總抽查率達到66.02%,其中立才農場立才片區、南濱農場抽查率均為100%。今年還將擴大抽查覆蓋面。
在重要時段24小時值守。吉陽區農林局副局長彭海光感慨地說,清明節期間,護林員全天盯緊林地墓碑前燒冥幣行為,帶著盒飯或干糧在別人墓碑附近就餐,個中辛苦和感受,不言而喻。
提升護林科技含量。“利用平板電腦錄入林界線疊加航拍圖等,隨時從面上掌握全市公益林的信息。”三亞市林業局資源與保護科技術員宋立冬說。
堅持“打擊+教育”方式。今年6月11日,天涯區護林員將涉嫌違法毀林開荒者扭送至警方。次日,該區迅速清理被侵占地塊。同時,各公益林片區以毀林案例現身說法。
隨著護林、愛林教育的增強,群眾思想意識不斷提升。“環境變好了都受益,我們要支持公益林保護!”曾因毀林受過處罰的崖州區南山村村民蘇某寶表示,以后如果發現有人侵占公益林,會主動舉報。
(本報三亞8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