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多規合一”改革,海口潭豐洋從田洋變成省級濕地公園
藍圖劃定保護紅線 萬畝田洋煥發生機
■ 本報記者 孫慧
7月22日上午,位于海口市郊的潭豐洋濕地公園,古道綠蔭,泉水潺潺。游客周明一家三口沿著田洋步行,時不時停下來辨認路邊的野草野花。“周末就想出城找個生態環境好的地方游玩,放松下心情。”
潭豐洋,是一座總面積1萬余畝的省級濕地公園,有約4950公頃的羊山火山泉濕地景觀。泉水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涌出,讓潭豐洋變成一個“天然海綿”,能夠蓄水防洪,凈化水質。田洋也成了一個動植物資源寶庫,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瀕臨滅絕珍稀植物水角在此生長。
潭豐洋是如何從一塊田洋成為濕地公園的?海口市新坡鎮仁里村村委會副主任曾令德可有說不完的故事。
2012年,為了提高土地生產力,海口市政府在潭豐洋濕地周邊村落推廣土地平整項目。2013年,潭豐洋被列為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子項目,建設規模為1.28萬畝,計劃2017年2月動工。
2015年,海南試點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要求按照“全省一盤棋”發展思路,統籌協調、優化全省空間規劃布局。2016年,隨著我省“多規合一”改革的推進,海口市政府對潭豐洋濕地全面摸底調查,把13193公頃濕地納入生態紅線保護范圍,不得隨意開發。
潭豐洋土地平整項目被緊急叫停,當地村民一片叫好。“政府進行土地平整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我們并不想把田洋完全平整掉,這樣會破壞掉這里的生態環境。”曾令德說。
2017年初,海口市政府對潭豐洋濕地的生態環境再次進行摸底調查。發現潭豐洋濕地有植物300余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種,珍稀植物2種,保護鳥類40余種,迫切需要保護。
2017年底,潭豐洋正式被批為省級濕地公園,林業部門將對潭豐洋開展生態修復保護,明確合理利用和科教宣講區域,逐步對潭豐洋進行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目前,潭豐洋濕地公園已經成為了海口市民周末休憩游玩的好去處。
歷經一番波折,被完整保存下來的潭豐洋越來越美,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曾令德對潭豐洋的發展也越來越看好:“我們希望把潭豐洋保護好,把我們的村莊建設好,這樣游玩的游客會更多,大家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本報海口7月2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