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環保世紀行調研組在萬寧調研時指出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讓村民成為旁觀者
■ 本報記者 李磊
“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還存著政府唱主角,村民參與熱情不高等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專題調研暨2018年海南環保世紀行調研組今天來到萬寧市,分別對萬寧市龍滾鎮文淵村、福堂村,山根鎮大石嶺村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實地走訪。在調研中,萬寧市副市長陳東海坦承道。
陳東海所提出的村民參與度不高的問題,調研組在走訪村莊的過程中,發現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龍滾鎮文淵村,記者了解到,全村共有15支建筑泥工隊,有數百人從事建筑服務業,村民2017年人均收入為12970元,但由于村里除了少量集體土地租金外,缺乏集體產業支撐,集體經濟薄弱。去年年底,村集體賬戶僅剩下1萬元資金。
文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農居表示,在美麗鄉村建成后,文淵村的保潔、路燈電費等日常開支開始讓村集體經濟入不敷出。無奈之下,村“兩委”只有依靠發動外出務工人員捐款,填補一系列維持費用的資金缺口。他表示,在分兩批籌集了12萬元資金后,這筆錢開始一年比一年難籌集。
在龍滾鎮福塘村,記者了解到,福塘村此前通過村集體土地入股方式,招商引資創辦村集體經濟基地,開發了48畝沙灘高位養蝦池項目,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達15萬元以上。但由于環保原因,養蝦池項目被中止,目前這筆收入已經下降到了每年5萬元。
“這些村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普遍存在缺乏鄉村集體產業作為經濟支撐的問題。”龍滾鎮鎮長符陽陽表示,目前這些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村容村貌的改善。但村民除了改善了居住環境,很難再實實在在從美麗鄉村建設中獲取收益,難免會成為旁觀者。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村民要發揮主體作用,不能成旁觀者。”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相關負責人在調研時表示,美麗鄉村未來發展的動力第一要靠本地村民自己內生動力,同時美麗鄉村建成后,也要引進一部分企業,對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起到帶動作用,讓村民真正在美麗鄉村發展中受益,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角。
記者了解到,萬寧市的部分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發展旅游產業,村民開始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受益者。在山根鎮大石嶺村,美麗鄉村建設美化了村莊環境,通過發展“共享書屋+共享菜園+共享單車”的鄉村旅游模式,吸引了大批游客,許多村民依靠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和共享菜園的營收增加了收入,特別是獨具海濱鄉村特色的大石嶺書屋,最多一天接待過近600名游客。目前,大石嶺村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4萬元。
陳東海說,從萬寧市來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目前還存在著相關部門責任意識不強,基層干部和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缺乏思考的問題。因此在下一步的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不僅要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還要加大對農村基層黨支部的培訓,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培養更多的致富帶頭人,讓農村產業發展壯大,讓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獲得經濟利益,讓他們真正從美麗鄉村建設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本報萬城7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