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文化村莊。充分挖掘和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農村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農村民俗風情、歷史沿革、典故傳說、祖訓家規等農村非物質文化;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特色民居名錄,建立健全保護和監管機制。編制和實施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村莊建設規劃應有體現鄉村傳統建筑特色的專篇。(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配合單位:省文明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民宗委、省教育廳、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開展文明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生態文明理念教育,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提高環境衛生治理意識。整合農村文化資源,開辟生態文明櫥窗等生態文化陣地,運用村級文化教育場所,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配合單位:省文明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教育廳、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積極推行以村黨組織為核心和民主選舉法制化、民主決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規范化、民主監督制度化為內容的農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機制,建立村規民約,合理調節農村居民利益關系,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配合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文明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高級法院、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五)積極推進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區建設。
通過發掘利用自然生態、環島濱海、中部山地、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等優勢資源,積極引導在全省打造“一圈、三縱、三橫、多帶”的美麗鄉村旅游格局。重點推進以環島高鐵、高速公路、濱海旅游公路等為依托的“美麗鄉村環島旅游圈”,以海南島交通軸為主骨架的“三縱三橫”(三縱即G223/G224/G225國道沿線;三橫即沿文昌-定安-澄邁-臨高線;沿萬寧-瓊中-儋州-洋浦線;沿陵水-保亭-五指山-樂東-東方線)美麗鄉村旅游帶以及沿“三江三河”(即南渡江、昌化江、瀾昌江、萬泉河、太陽河、南圣河)兩岸建設的美麗鄉村旅游帶,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配合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旅游委、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國土資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