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3月7日訊 (記者計思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白鷺翩飛,顧影逗輕波。田地里的菜苗青蔥翠綠,公雞在里面閑庭信步,追趕蝴蝶——一幅美麗閑適的田園風光畫卷正在海口鳳翔公園美舍河兩岸徐徐展開。
“上周只能偶爾看到白鷺在河道里覓食,這兩天已經是成群結隊地來了。”桑德集團綠化部項目經理羅義銘欣喜地說,隨著公園生態修復工程不斷進展,美舍河水質明顯好轉,最直觀的就是飛走的鷺鳥回家了!
海口水網密布,曾被譽為“水城”。但在城市化進程中,河水自凈能力不斷減弱,雨污分流不徹底,造成內源污染突出。底泥沉積、河流渾濁、魚類死亡……多年來,雖經過多次治理,河水水質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海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美舍河為示范開啟31個水體治理,通過抓好截污和雨污分流實施環境再造,真正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這次我們在治理技術以及治理模式上都進行了創新和突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說,中規院以及相關設計院提出要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四重奏”的方式對海口31個水體進行治理,實現“長治久安”。
日前,記者在美舍河鳳翔公園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河道中種植水草。項目負責人張宇飛介紹說,栽種生態水草可以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
昨天,記者在鳳翔公園東南邊看到,8級梯田已層層分明,工人們正在搭建木模板,這是建設梯田凈化濕地的第一步。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海綿城市建設分院景觀設計主任張建喬告訴記者,這塊梯田凈化濕地建成后,每天可以凈化5000噸的生活污水。
在治理模式方面,海口創新采用了“PPP(公私合營)+EPC(總承包)+跟蹤審計+全程監管”模式。和PPP公司簽署15年的運營協議,按效付費,保障水環境治理效果持久。
海口已為水體治理定下時間表——3月中旬美舍河生態示范段治理明顯見效;2017年12月底前通過改造排水管網、建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水體生態修復等,實現31個水體達到V類水標準;2020年12月底實施雨污分流PPP工程,實現31個水體長效管理。
海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城市發展建設,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自信、勵志成為全國最好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