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高縣調樓鎮調樓港,漁船有序停靠。借著休整的愜意時光,有的漁民會通過長長的防護堤,挑一片退潮處拾海螺。然而,防護堤兩側出現的垃圾,不僅讓外來游客側目,連本地漁民也難以忍受。
一個垃圾遍地、臭味肆虐的海港,不僅其本身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也會對周邊居民和城市生存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遺憾的是,從此次媒體調查走訪的情況看,臨高調樓港的環境衛生可謂觸目驚心:隨處可見剩飯、泡沫塑料、籮筐、蛇皮袋等垃圾,隨時隨地有人偷倒垃圾,還有人在這里亂搭亂建……相關行為嚴重破壞了港口的生態環境,也給美麗的臨高海岸留下了一道道傷疤。
毫無疑問,調樓港的臟亂差,拷問著當地有關部門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的素質。報道中提到,一位居民明明先路過垃圾桶,卻徑直走向防護堤,在海邊傾倒垃圾。面對記者的質問,這位居民卻默不作聲。針對此類現象,雖然政府部門多次勸導,有人就是不聽勸。而且,在港口附近,寫有“嚴禁在沿路倒建筑垃圾,違者罰款”的公告牌,卻被水泥磚及鋼材“包圍”……
如此亂象迭出,揭示出部分居民環保意識嚴重缺乏,他們無視公告警示,無視政府部門的勸解,更無視亂倒垃圾、亂搭亂建對港口生態環境的破壞,率性而為。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行為丟的不只是臨高人的臉,更拷問著城鎮管理者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擔當,拷問著居民文明素質。
為了保護港口生態環境,眼下要加強對港口環境的整治和管理。提升市民游客自身素質,營造愛護港口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是重要一環。相關部門要加強事前預防、事中監管和事后追責,尤其是要落實對不文明行為的懲罰追責機制,如給予相關人員頂格罰款、納入征信黑名單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同時,建立環境監測保護長效機制,將監管責任落實到人。(趙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