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在全國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熱帶山地高效農業發展
科技助農有特派 靚麗生態特有派
■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于偉慧
“小羅啊,你快來幫我看看我這塊地水肥是不是澆多了?會不會把根澆死?”“我上回跟你說啦,水肥比記不住你就記1畝地3勺半,澆多一點也沒事,這塊地我已經幫你們調整好了,是可控的。”
……
12月23日下午,五指山市毛陽鎮,什益村方滿村民小組的村民王瑞萍正在地里澆肥,看到毛陽鎮掛職的科技副鎮長、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羅激光正朝田里走來,她便小跑上前一把就把他拉到了地里,腦海中的問題脫口而出。
農民肯學好問,科技人員有處使勁,這樣的場景,不僅僅發生在什益村。這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五指山市農民發現,哪里有農田哪里就有農業科技人員,自己的身邊有了“貼身教師”,越來越多農民不斷在勤學好問中成長,逐漸把科技力量裝進當地產業發展的“布袋”中。
五指山市位于我省中部山區,屬于生態核心保護區,山多地少,農業發展碎片化、科技弱、水平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走得并不順暢。
生態核心區不能大面積開墾山地,發展條件受限,農業發展路子該如何走?五指山的答案是向科技要生產力。自2019年6月以來,在五指山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五指山在全市7個鄉鎮59個行政村推行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通過生態科技特派員的日常幫扶,改變農戶粗放種植養殖技術,提高科學種管水平,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熱帶山地高效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
生態為先 實現農業產業綠色發展
在毛陽鎮什益村靠近224國道的一塊豇豆地里,一塊塊藍、黃色板在風中搖曳,很是顯眼。
“你看,這些色板粘了不少的害蟲。”什益村駐村第一書記、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王立宏說,利用一些害蟲喜藍、黃色的特性推廣實施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減少田間地頭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減輕農藥對農產品和土地的危害,更好地保護好當地優質的生態環境。
什益村的實踐只是一個例子。目前,通過生態科技特派員們的實踐推廣,大量的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已經在五指山市的田間地頭開始普遍施行。
五指山市暢好鄉的生態科技特派員陳澤武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發展好綠色高效的黃燈籠產業。在他的30畝黃燈籠辣椒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里,記者看到,該項目通過引進種植中國熱科院的“熱辣2號”新品種,通過不用或少用農藥、提高有機肥的使用量等生產技術,保護好生態環境,提高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根據對綠色黃燈籠辣椒生產技術的產量測算,提高有機肥使用可使無公害黃燈籠辣椒產量達到3000斤/畝,若市場平均收購價為3.5元/斤,畝產值將達到1.05萬元。
既要生態也要效益。五指山市要求生態科技特派員們依托生態環境優勢,立足實際情況,推廣、示范、使用各類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各類綠色農業技術,實現農業產業綠色發展,走出一條以科技支撐生態文明的五指山道路。
而走好這條道路,人才必須先行。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突出農業需求導向,圍繞五指山市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以項目為載體,采取“引、派、聘”相結合的方式,將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資源精準導入本地產業發展中,主動聯系對接福建農林大學、中國熱科院和省農科院等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吸納專家、教授等高素質科技人員至五指山市科技特派員隊伍,進一步充實科技人才隊伍,實現優質人才向農村農業的逆向流動。
項目支撐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農業想要高效,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突出科技項目引領和支撐,以科技項目為抓手,配齊配足項目經費,讓生態科技特派員下鄉的同時科技示范推廣項目也“下鄉”。
在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這里有多達10多個農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苦瓜新品種栽培技術示范”“茄子新品種栽培技術示范”“五指毛桃引進種植與示范”“山欄稻新品種示范推廣”“朝天椒種植技術推廣”……
“自從朝天椒、豇豆品種引進到村里后,大家紛紛種植,嘗到了甜頭。”毛興村村民王小蘭說,接受生態科技特派員的朝天椒、豇豆種植技術培訓并不斷掌握種植技術后,自己帶動毛興一、二村的5戶貧困戶種植40余畝朝天椒,50畝豇豆,幫助他們摘掉了窮帽。“也給村里的產業發展做了貢獻。”王小蘭笑著說。
五指山市在生態科技特派員項目立項上給予傾斜扶持和資金傾斜,鼓勵生態科技特派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實施科技項目,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鄉村產業振興和熱帶山地高效農業發展。
“今年8月,我申報的夏秋季豇豆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實施結束。今年11月,我又申報了我們自己研發的‘海研2號’苦瓜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張文說,五指山當地農業缺乏科技團隊支撐,他要依托農業科技項目推動五指山熱帶山地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
張文介紹,在毛興村,村里通過“科研項目+農戶”“科研院所+農戶”生態科技特派員項目帶動等模式,打造朝天椒、苦瓜、葉菜等冬季瓜菜示范推廣種植基地,幫助118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發展高效高產農業種植產業,讓農民賺到錢,得到實惠,努力激發貧困村民脫貧內生動力。
“科技項目有著示范引領作用和巨大帶動作用。”五指山市科工信局局長莫朝偉說,通過申報的項目解決農戶在生產當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帶動產業發展,提升農戶種管水平,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和助推熱帶山地高效農業發展。
(本報五指山12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