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龍華區仁里村量身打造“三步走”計劃
村莊美了 游客多了 鄉親富了
“村里游客多了,帶動了鄉親們增收致富,現在我們村和以前大不一樣嘍。”近日,在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的百香果長廊內,仁里村脫貧戶林聲明邊打掃衛生邊說。
仁里村被評定為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后,龍華區不斷改進扶貧工作,確保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同時引進了石斛種植產業,通過旅游扶貧,帶動經濟發展,讓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仁里村先后獲評海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三椰級村莊旅游點、全國美麗村莊示范村,實現從貧困村到美麗村莊的完美蝶變。
□ 海口日報記者 鄺曉霞
依托優勢 發展多類型產業
仁里村位于新坡鎮西北部,地處羊山地區,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色革命村。下轄仁臺、斌騰、養豪、卜茂、云庵等11個村民小組。
11月7日,記者在仁里村百香果長廊看到,藤蔓沿著架子一路攀爬到頂部,形成了天然的遮陰棚,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每逢周末和節日都有不少采摘旅游團過來,我們也舉辦了多次扶貧集市,有效帶動了農產品銷售。”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陳麗文介紹。
面對石多土少、地勢起伏不平難以涵養雨水的生產環境,仁里村依托潭豐洋生態優勢,成立了全民持股的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發展旅游、光伏、鷓鴣茶、黑山羊養殖等集體產業。
2019年,百香果長廊觀光采摘產業園項目啟動建設。為了進一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結合項目用工需求,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保潔、電瓶車司機、百香果維護管理等多個崗位,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瞄準機遇 探索扶貧新途徑
萬畝潭豐洋濕地公園、小火山口、廣闊田洋、百年古樹等生態旅游景點讓人舒暢快意;古色古香、醞釀紅色革命火種的仁臺革命紀念館、烽火瞭望臺等紅色文物古跡,讓人重溫革命歷史……
仁里村依托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瞄準全域旅游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扶貧的新途徑、好做法,量身打造黨建引領發展村集體經濟、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致富“三步走”計劃,逐步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農村錦繡藍圖,蹚出了可示范、可推廣、可持續的仁里經驗。
今年5月,首屆潭豐洋濕地豐收節暨龍華區消費扶貧“春風大行動”活動舉辦,以稻米為媒,旅游消費搭橋,推介“潭豐洋濕地稻米”特色農旅品牌。活動現場銷售濕地大米超過2萬斤,認購潭豐洋濕地鴨2080只,累計銷售額超過36萬元,為貧困農戶帶來直接經濟收益17332元。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新坡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仁里村,許多村都有著十分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將根據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通過“果園+旅游”“農耕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融合型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