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白沙畜牧局干部下鄉為貧困戶開“養殖處方”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1月4日,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擁阜村委會浪九村里,又出現了幾個村民們熟悉的面孔。 “元旦剛來慰問,今天又下村啦?”今天上午,剛走進村口,白沙畜牧局干部楊振邊就碰到了相熟的村民。作為縣畜牧局的掛點扶貧單位,浪九村幾乎已成了他們的第二辦公場所。 三天時間兩次到村里,楊振邊和同事并不是簡單地送來慰問品、慰問金,還要為村民們養殖的肉豬“開處方”,順道檢查上次來時布置的“作業”。 “小傷口有些發炎,用藥物注射,欄外放養幾天就能解決。”楊振邊一邊在豬圈里細心檢查著肉豬的狀況,一邊趁此機會向浪九村第一養豬合作社的18戶貧困戶普及養殖知識。一場在養殖場里的小講座,亦是浪九村里的常事。 站在一旁的村民符學藝,認真聽著楊振邊的講解。“每次畜牧局的干部來,大家都喜歡跑來聽,因為總能學到新東西!”符學藝笑道,自從在畜牧局的幫扶下搞起了肉豬養殖,村民們都摒棄了此前的“土辦法”,主動給合作社里的50頭豬進行科學飼養。 “上次教你們打針的技巧還記得嗎?”楊振邊今天有意考考自己的“學生”,便讓符學藝自己動手給豬注射疫苗。“耳后兩指處,下針穩準狠。”默念著楊振邊教的口訣,符學藝順利完成了注射。 “對貧困戶而言,最怕的就是豬生病。”白沙畜牧局副局長王和琪說,畜禽防疫,從看病、買藥到注射,都是薄弱環節,而技術人員下鄉是治本,把知識送到村民手上,才能治根。 “今年膠價不錯,柴米油鹽都夠,要能送些養殖技術手冊就更好了!”符學藝一席話,引得周圍村民紛紛點頭。 送米送油,還要送“需”上門,是今年白沙各級干部在開展元旦期間貧困戶慰問時達成的“共識”。1800多名干部深入田間地頭、走進6993戶貧困戶家中,在送去節日慰問的同時,也著力為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當貧困戶的笑容爬上臉龐,他們來年的脫貧路也正慢慢夯實。 (本報牙叉1月4日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