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國務院辦公廳通報了全國政府網站第一次普查結果。其中,關停上移網站16049個,421個被抽查網站因問題嚴重、整改不到位等原因被通報,少數基層網站問題嚴重。
今天,國辦公布《關于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據了解,本次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國政府網站底數,普查的標準是群眾能接受的“最低底線”。
截至2015年11月,各地區、各部門共開設政府網站84094個。其中,普查發現存在嚴重問題并關停上移(網站關停交由上級部門管理)的16049個,正在整改的1592個。正常運行的66453個政府網站中,地方網站64158個,國務院部門及其內設、垂直管理機構網站2295個。
為了防止“僵尸”、“睡眠”等現象死灰復燃,據介紹,這次普查明確理順了政府網站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屬地管理職責。
據了解,這次抽查于10-11月間進行,此前4-9月份,國辦已定期開展了多輪隨機抽查,印發正式通報5期,指出問題網站1650個。
總體合格率達90.8% 9地區低于85%
經過抽查,全國政府網站總體合格率為90.8%。
從縱向看,省部級政府門戶網站合格率為100%,市、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合格率超過95%,其他政府網站合格率達到80%以上。
從地域上看,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地政府網站合格率超過95%,山西、遼寧、黑龍江、云南、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府網站的合格率低于85%。
“僵尸”網站等問題得到解決
同時,《通報》指出,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等問題有效解決,全國政府網站信息不更新、內容嚴重錯誤、咨詢信件長期不回復、服務不實用等問題明顯減少。
公布的數據顯示,政府網站空白欄目數由普查前的平均每網站20個降至2.3個,降低88.5%;更新不及時欄目數由平均每網站15個降至5.5個,減少63.3%;辦事表格、材料清單、聯系電話、收費標準等內容不準確問題,由平均每網站17個,降至2.3個,減少86.5%;網上信箱等咨詢渠道開通率,由普查前57%上升至85.3%,公開回復信件數由平均每網站27件增加到110件,咨詢類留言長期不回復的比例降至0.7%。
此外,政府網站首頁不可用率降低71.9%,由普查前的12.8%降至3.6%;鏈接不可用數,由平均每網站196個降至23.4個,降低88.1%;95%以上的政府門戶網站規范了辦事指南基本要素,提高了網上服務實用性。
八成問題網站集中在基層
記者發現,《通報》的421個不合格網站中,地方政府網站418個,部門垂直管理機構網站3個,83%的問題網站集中在縣級以下。
少數基層網站問題嚴重,《通報》指出,青海省格爾木市國土資源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人民政府網站空白欄目數超過20個;山西省澤木縣林業局、遼寧省建昌縣教育局網站,個別欄目7年未更新。還有個別地方檢查走過場、整改不徹底,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西關辦事處、海南省儋州市統計局網站因存在嚴重問題申請關停,其計劃整改時間超過10年時間。
據了解,網站辦得好不好與重視程度有關,與實際維護力量支撐也有關。對于基層問題集中的情況,一是加強網站頂層設計,采用集約化管理,把基層維護不好的平臺上移,讓有能力、有財力和人力保障的上級單位管理。
平臺上移并不是簡單疊加,下一步將同功能服務方面進行深度集約,如登錄縣級門戶網站,就可以把能辦的事情都辦理好,不用再跨部門平臺辦理。
《通報》顯示,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強化屬地職責,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對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加強對本地區、本系統政府網站的監督考核。
曝光的400多家網站年底前報送整改情況
據了解,下一步國辦將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和完善政府網站常態化監管機制。
曝光的400多家不合格的問題網站涉及所有的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通報》要求各地抓緊整改,元旦前報送國辦,同時舉一反三,對未曝光的也加大整改力度。未來也將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開展常態化監測,引入第三方績效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