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頭沒尾’,上級政府、下級部門都不知道哪個機構管;‘沒規沒據’,政府網站怎樣管理、如何規范,制度層面沒有具體規定;‘沒錢沒人’,許多基層政府網站建設缺乏資金支持,管理上多是政府工作人員兼職負責……”在安徽省政府網站負責人梁冰看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政府網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無序生長的情況。
從2015年3月起,安徽按照國務院要求開展政府網站普查,截至目前,已關閉各級各類政府網站1938家,其中大部分為基層政府部門網站。最新的網站普查顯示,安徽省內政府網站的合格率已達到94.09%。
網站整合后挺省錢
黃山市的該項財政支出僅是過去的1/10
梁冰介紹,根據規定,縣(區)直部門、鄉鎮不再單獨建設政府網站,只能利用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開設子站、子欄目。通過地方政府部門申報,安徽完成了對全省6000多家政府網站的梳理,摸清了家底。以隨機專項檢查、日常定期監測等形式,實現了對問題嚴重的網站關停整改,對同質同類網站歸并整合。
“過去縣(區)直部門、鄉鎮、街道政府的人手、資金有限,網站建成后,后續信息的更新、維護往往跟不上。”合肥市廬陽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時坤說,普查整改緩解了人手的緊張,鄉鎮、街道原先網站管理的兼職人員,今后只需要負責信息內容的提供,至于編輯集成、技術安全、運維保障等,則交由縣(區)政府網站負責人員管理。
進入合肥市廬陽區政府網站,在“基層動態”等子欄目,可找到各鄉鎮、街道的信息發布。點擊網頁下方“更多”選項,即可進入各鄉鎮、街道及區直部門網頁。
“除了管理規范外,好處還在于財政節支、監管便利。”黃山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主任葉新民說,現在減少了各部門的人力物力、技術成本等的重復投入,一個統一平臺管理的財政支出僅僅是過去的1/10。
統一平臺有利監管
后臺可統計相關數據,結合第三方監測可進行全面測評
葉新民說,市民無論在市政府網站還是市直部門網站留言提問,所有信息都會在統一管理后臺匯總顯示,管理人員會根據信息內容分類轉給各個部門答復,并記錄在案。同時部門答復的信息,在網站統一后臺都有顯示。
“后臺會生成統計報表,某個市直部門一年接到多少條留言提問、答復率如何、是否及時、涉及網上辦事的辦結率如何等,我們都會做出統計。”葉新民介紹,網站管理情況會納入政府部門考核。
事實上,全方位的測評還是需要第三方監測。
“‘公共監管信息’中缺少建設用地批文、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政策,‘財務信息’中缺少2014年財政決算和2014年‘三公經費’決算”……打開合肥工業大學電子政務發展研究所對某市政府網站的測評報告,能看到每個網頁事無巨細的問題說明與截圖。
黃山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副主任胡雪原說,“我們自己測評的話,平均每月要對遷移至平臺的所有網站測評一次,要關注有無錯誤、斷鏈,信息更新是否及時等,工作量非常大,3個人要埋頭干10天。”
“監測是對照國辦詳細打分標準并給予專業分析。”合工大電子政務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壽志勤介紹,根據協議,研究所負責對省里173家政府網站(包括省政府、省直部門、各地市、區縣政府網站)進行監測,每月出具詳細報告,每年收取15萬元。
一個平臺管也有難點待解
怎么滿足不同部門的差異化需求仍需探索
根據規定,安徽省直、市直部門,地市、縣級政府網站必須在2018年年底前納入全省搭建的技術平臺統一管理。梁冰介紹,“現階段由地市先行先試,全省16個地市已編制完成基層政府網站整合方案,但還只有黃山、蚌埠等少數地市建成統一平臺并使用。”
那么,實現一個平臺管理,究竟難在哪兒?
“難點就在,一個平臺要滿足各政府部門的差異化需求。”葉新民說,“統一平臺管理后,設置哪些欄目、模塊要按平臺的統一管理要求進行。但現實是,有的縣政府網站側重旅游宣傳,有的側重文化展示,還有的稅務等垂直管理部門,網站設置更傾向和上級單位保持一致。”
統一平臺的要求和不同部門的多樣需求,如何對接?對此,黃山市在政府網站建設上,以“固定欄目+自定義欄目”的方式加以解決。
“‘信息公開’‘政務服務’‘公眾參與’三個欄目是固定的,但各市直部門、區縣可結合自身特點,自定義滿足自身需求的相關模塊。”葉新民介紹,步驟上不急于求成,先在幾個市直部門試行,有了認可度后再逐步擴大范圍。
“事實上,統一網站技術平臺要有怎樣的標準、規范,設置哪些固定欄目,體現哪些功能,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定,實踐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缺乏參照標準。”葉新民期待能盡快出臺統一規范。
統一平臺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政府信息公開、數據共享的推進。
梁冰表示,“政府網站實質上是網上政府,根本上是要建立起政務大數據,但實踐中常常有一些部門不愿意將一些信息公開,不愿意把一些數據放到網上,即使后臺統一管理,也無法真正建立起政府數據的資源共享。”他認為,“各政府部門要打破自身信息壁壘,更大力度地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數據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