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大刀闊斧推進政府網站普查工作為“互聯網+”行動翻地犁田
今年3月以來,全國啟動了政府網站普查工作,全面整頓“僵尸網站”“睡眠網站”,襄陽市嚴格按照政府網站普查工作相關要求,啟動全市政府網站普查工作,及時召開了動員培訓工作。目前,第二階段的工作即將收官,襄陽市全市政府網站普查工作結合“互聯網+”行動全面規劃部署展開。
一、明確思路,層層聯動清理問題網站
根據國辦發〔2015〕15號文件《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中普查的目的,結合國辦發〔2014〕57號文件《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中推進集約化建設的思路。襄陽市縣(區)聯動,層層清理,摸清情況,找到問題。第一階段,襄陽共上報了364個網站。自查階段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兩輪檢查。第一輪檢查是全面排查,排查存在單項否決問題的網站。經過這一輪檢查,共排查出存在單項否決項而將導致不合格的網站有312個,襄陽市政府辦對檢查出的這312個網站的主辦單位下發了整改催辦函。第二輪檢查為重點檢查,對全市56個市直部門網站和13個縣市區門戶網站(含高新區、魚梁洲、東津新區等非組織單位的區門戶網站)進行了全面的人工檢查,襄陽市政府辦對各網站主辦單位下發了詳細的檢查報告促其整改。
二、以集約化理念整合基層網站,提升網站建管水平
經過全面檢查與重點檢查,襄陽市召集縣市區及各部門召開了第二次培訓會,選取問題嚴重的網站作為案例指導整改工作,同時再次強調了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的思路,清理出關停并轉的網站。其中,樊城區將只保留區政府門戶網站和3個重點部門網站,其它10個部門網站申請關停并轉;谷城縣36個政府網站將關停并轉27個。
下一步,襄陽市將完善政府網站體系,優化結構布局,建設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臺,將本次普查中關停的網站的內容用3-5年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基層單位利用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開設子站、欄目、頻道等,主要提供信息內容,編輯集成、技術安全、運維保障等由上級政府網站承擔。
三、化繁為簡瘦身政府門戶網站,深化政府網站定位
襄陽市政府門戶網站建站15年來,隨著信息內容的不斷豐富,自2012年全面改版以來,影響力不斷提高,日點擊率在8萬左右,各單位在網站上開設欄目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階段性工作,往往工作做完了,欄目沒更新了卻仍保留在網站上。在本次普查前,網站欄目達3000多個,通過本次檢查整改,網站欄目減到300多個,16個頻道縮減為必須的6個頻道,對過期專題和過于細分而沒有及時更新的欄目刪減和整合,可以說是對整個網站做了一次“大修剪”。經過整改,網站“公開、互動”的主體功能更加突出了,進一步深化了政府網站“溝通民意、公開信息、服務群眾”的定位。
四、全局規劃政府門戶網站,為“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奠定基礎
襄陽政府網通過整改,將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奠定基礎,打造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綜合性平臺,一方面整合其他各部門“互聯網+”行動的精華內容,經過全面統籌規劃,成為政府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提高自身“互聯網+”的程度,通過及時通訊等“移動互聯網+”中的手段進一步完善政府網的服務和互動功能。目前,襄陽已啟動“互聯網+”行動,成立了全市政務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全市的政務信息化工作,按照集約化建設、高端規劃的思路全盤規劃全市政務信息化工作,建設重點系統,搭建服務平臺,建立政府數據庫,最后實現各部門間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一體化平臺,打造透明、及時、便捷的服務型網上政府。政府門戶網站終將是“互聯網+”行動中的重要內容與載體,而通過普查與整改,為政府“互聯網+”行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