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履職心聲 回應百姓關切
——政協第十二屆文昌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委員通道”開啟
2月7日,參加政協第十二屆文昌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委員通道”的政協委員走上通道,講述政協履職的成果、探索以及創新。本組圖片均由文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2月7日,政協第十二屆文昌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委員通道”開啟,9位來自不同界別的文昌市政協委員走上通道,圍繞文昌市城鄉建設、國際航天城建設、民生事業等方面,講述政協履職的成果、探索以及創新。同時,委員們還圍繞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回應百姓關切。
用好僑牌助發展
畫好慈善同心圓
文昌是海南乃至全國知名的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文昌籍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達120多萬人,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1月,文昌市專門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華僑工作專班,為凝聚僑心,發展僑力,建設僑鄉提供組織保障。
文昌市政協委員、至善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滋才認為,文昌應該充分發揮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的優勢,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對外合作。一方面,要把文昌亮麗的名片打出去,讓華僑和外國友人了解文昌的政策和優勢,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另一方面,組織華僑和港澳臺同胞返鄉考察,凝聚僑心,并借此向海外鄉親推介海南自貿港及文昌的招商引資政策。
“這一年我們通過實際行動落實僑的‘責、權、利’。一是服務經濟發展,我們‘請進來’招商推介,邀請海外僑團、世界僑商團、外省僑團到文昌考察13批次。”文昌市政協委員、市僑聯主席陳菲菲說。
過去一年,文昌市僑聯從服務經濟發展、依法維護僑益、為僑辦實事好事三個方面,為政府的民生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文昌市僑聯還向26個海外僑領、僑團發出回鄉投資邀請函,走訪調研僑企、港企,開展“以僑引商”工作。
“紫貝”是文昌的古名,文昌市紫貝儂家慈善會成立已經8個年頭。8年來,紫貝儂家慈善會結合各方資源力量,為社會奉獻資金及物資總價值約800萬元,一對一助學133名,助學款累計151.76萬元,組織公益活動300多次,號召社會參與公益活動14萬人次以上。
文昌市政協委員、文昌市紫貝儂家慈善會婦聯主席伍佩玉表示,在黨和政府的引導支持以及全社會的積極參與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社會資源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對于慈善公益事業來說是一個巨大利好,也對慈善公益組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希望更多的慈善機構和社會組織能團結一致,畫好同心圓,盡職履責,不斷提高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幫助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參與慈善公益事業。”伍佩玉說。
藍天碧水“氣質”優秀
治水之功持續推進
“2022年文昌的生態環境工作成績斐然,年度目標全面完成。”“委員通道”現場,文昌市政協委員、文昌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許宇峻帶來了這樣一組好消息,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區成為海洋漁業轉產的鮮活實例,東郊椰林灣和南海度假村兩個人工島拆除工程順利完工,PM2.5年均濃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達到歷史上最好水平等。
“接下來我們將全力攻堅克難,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做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系列標志性工程,在珠溪河等重點河流治理上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許宇峻表示。
大大小小的河流滋養了富饒秀美文昌,過去一年,“六水共治”工作一直是文昌重點工作之一。文昌市政協委員、文昌市水務局副局長勝少龍表示,2022年,文昌堅持“治污為先”,全市11個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同比上升9.1個百分點。堅持項目為王,規劃引領治水,編制完成《文昌市“六水共治”五年規劃》,謀劃了2022年至2026年“六水共治”項目299個,總投資140.5億元。堅持黨建引領,構建全民共治共享格局,掀起治水工作熱潮。
今年,文昌將持續強化系統治理,聚焦“治污水”,扎實推進重點河湖流域內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和畜禽養殖糞污管控,確保水質不斷向好;同步科學布局“防洪水、排澇水”,開源節流“保供水、抓節水”,陸海統籌“優海水”。進一步優化“黨建引領 全民參與”治水攻堅作戰體系,還要在治水基礎上提檔升級,繼續實施流域內水系連通工程,打造人民群眾的幸福河湖。
電商平臺助力銷售
農業品牌大有可為
如何把豐富的荔枝、蜜棗,椰子、文昌雞、中藥材等眾多農特產品以快捷、方便的方式銷售得更遠更好,讓農民群眾增收致富,一直都是文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和著力探索解決的重大問題。
文昌市政協委員、文昌市熱帶國度專業合作社社長周華龍認為,文昌市資源富集,特色產品種類齊全,品質優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順應潮流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農特產品通過網紅帶貨,電商平臺銷售為切入點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可以有效破解發展難題。
周華龍認為,接下來,應該通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從業人員、大中專畢業未就業人員、城鎮未就業人員、有創業意愿的農村返鄉青年等人員的電子商務理念普及、操作技能、能力提升等培訓,使大家初步掌握開店流程、產品發布、網店經營、宣傳與促銷等專業技能,力爭全市每個鄉鎮至少都有一批熟悉電子商務運用人才,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能夠熟練掌握運用網絡技術促銷農特產品的人才隊伍。
文昌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圣榮順黃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亮十分關心家鄉的發展,他建議文昌在抓好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約亭產業園三個園區的基礎上,探討再創建兩個產業園:文昌雞產業園區和咖啡產業園區。
“作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創建以文昌雞命名的‘文昌雞產業園區’,是對文昌雞品牌應有的肯定和宣傳,想要打造品牌,我們自己就必須毫不吝嗇大力宣傳和肯定品牌,這樣才能帶動更多人接受和認可自己的品牌。”陳文亮說,創建以文昌雞命名的“文昌雞產業園區”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文昌咖啡有著一百多年發展歷史,是海南最早引種咖啡的地區之一,陳文亮認為想方設法發展好自身咖啡產業,最終實現海南文昌咖啡流通全國及出口世界的貿易目標,因此創建文昌咖啡產業園很有必要。
航天領域創新不斷
教育工作未來可期
2022年,中國航天發射活動高密度、常態化,全年共執行60余次發射任務。
“我們勠力同心、苦干實干,超額完成年度各項業績指標,助力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歷次發射任務。”文昌市政協委員、中國中化藍星(海南)航天化工有限公司團委書記李子棟說,航天人的奮斗有著太多的艱辛,航天人的故事有著太多的奉獻。廣大干部職工遠離家庭,遠離親人,以發射場為鄰,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用忠誠和責任、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奮斗者之歌。廣大一線員工堅守崗位、保障生產,用夜以繼日的辛勞保障了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航天人,我們將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創新突破,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全面提升中國式現代化航天特品保障能力,確保生產保供穩妥可靠、萬無一失。”李子棟表示。
2022年,文昌市教育領域同樣有亮眼成績單。
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文昌市政協委員、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趙娜介紹,2022年,該中心關注學校、關注課堂、關注教師,下校聽課2200余節次,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學校教學情況,為學校管理和質量的提升建言獻策。搭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組建小學美術、音樂、科學等骨干教師團隊,通過同步課堂、專遞課堂推送共享課堂2000余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學校專業教師少、學科不均衡的問題。通過全員培訓,我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2023年,該中心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推進文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發揮好教研機構四個服務的功能,繼續下沉一線,靠前指導,推動“一校一品”特色建設,為實現全市教育的優質均衡貢獻教培力量。
(海南日報文城2月9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