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交會上,海南企業單位紛紛推出“新物種”開拓市場
創新讓海南農業更“有種”
在冬交會現代種業展示區,海南農墾科學院工作人員向逛展市民介紹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檸檬、巴西櫻桃等水果“新物種”種苗。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這是我們最新培育出的大米品種,又香又糯,能滿足您挑剔的口感要求,歡迎選購!”12月21日,在冬交會海墾展館海南農墾南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展位,該公司銷售一部部長張晨杰滿懷自信地向顧客介紹。
本屆冬交會,該公司一口氣帶來了“南繁精象牙”“南繁海南鮮”“南繁蘇米”3個大米新品種,具有豐產、抗病性強、口感好等特點,很受歡迎。“有的品種8月一上市,5萬斤在12天內就被搶購一空。”張晨杰說。
張晨杰介紹,這3個新品種都是近四個月內陸續上市的。如其名字所示,“它們都是在瓊南繁育種單位基于島外水稻品種,在海南改良培育的品種,通過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合作,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商品,向市場推廣。”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強化種業創新能力。2020年冬交會,一批農業新品種涌現,令人耳目一新。
在三亞展館,三力源公司的主打產品甜瓜,每個40元的售價雖比一般品種高出10元,但依然受到客商青睞,贏得沈陽、哈爾濱等地客商的訂單。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種從日本引進到本地培育的優質品種,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識認證,并在本次冬交會上獲評2020海南十大最受歡迎綠色食品。
航天育種農產品也在本次冬交會上綻放光彩。在文昌展館航天育種展位,太空蛇瓜、太空砍瓜、航瓜綠龍等一批“奇形怪狀”的“新物種”吸引了許多人圍觀。海南航天工程育種研發中心生產部經理符傳賢介紹,這些由該中心進行多年航天育種的產品,在抗病性、產量等方面均有提升,目前多數產品還在試驗階段,但已有如航椒這樣的產品已經可以推向市場。
“海陸空”齊發力,作為海洋大省,海南的種業創新,漁業產品自然不會缺席。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在本屆冬交會上展出了虎龍雜交斑、東星斑等石斑魚類“明星”產品,都是經由科研院所與該公司共同研發培育,經由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的水產新品種。該公司副總經理黃春仁表示,海南正在抓緊建設南繁硅谷,希望未來南繁水產也能越“游”越遠,加強對外合作。
培育新品種,向創新要市場,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海南農業企業的共識。“你看,客戶不停地在微信里給我下單。”在海南禹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公司負責人楊海榮掏出手機向海南日報記者展示。本屆冬交會,該公司首次帶來了既“舊”又“新”的沉香葉茶。說其“舊”,是因為沉香葉茶自古有之;說其“新”,是因為該公司跟海南茶業知名企業椰仙公司聯合研發,利用烏龍茶工藝制作出香味更濃、苦澀味更少的產品,打破傳統工藝制作的沉香葉茶口感苦澀、難為大眾接受、市面少見的藩籬,開拓新的市場。
富硒產品,一定要在富硒土壤環境中培養嗎?在海南滴純富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其所帶來的產品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蓮霧、芒果、黑山羊、文昌雞等在普通土壤環境中培育的瓜果蔬菜、畜禽品種,照樣能成為富硒產品,得到專業機構的認證。該公司總經理封江波介紹,其原因在于運用了特定營養液和肥料,對瓜果、畜禽進行噴灑或喂養,不僅能使其富硒,還能減少重金屬及農藥獸藥殘留,使產品更為綠色,并可解除富硒產品生產對地域環境的依賴。
綜觀2020年冬交會,各種“新物種”琳瑯滿目,令人感受到海南種業、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效。未來,隨著海南進一步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尤其是推進南繁育種基地、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等建設,推進科研在產品創新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海南的農業必然更“有種”。
(本報海口12月21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