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球的機遇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舉行“中國式現代化”分論壇。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提出的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如何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意味著什么?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中國式現代化”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展開探討。
中國式現代化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談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博鰲亞洲論壇理事、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直言,“與西方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她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成長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將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世界大同。
“當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澤林認為,這些年來,中國式的現代化一直在推進,比如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速,這是遵循世界上現代化的一般特征。現在的中國式現代化,著力點更多在中國特色,比如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等。他相信,中國選擇的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
在論壇上,許多嘉賓提到,中國式現代化給世界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范式,尤其在脫貧、鄉村振興等方面。
“讓8億人脫貧,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成就。”在阿羅約看來,中國如何讓8億人脫貧,就是通過現代化。脫貧是中國走現代化道路的一大成就。阿羅約還清楚地記得,1977年她第一次來中國,坐的火車還沒有衛生間。當時從香港到廣東,途經的深圳還是個“小漁村”,而如今,深圳的GDP比很多現代化的國家還要高。
四川阿壩州副州長、汶川縣委書記李建軍則從基層的角度談了他理解的中國式現代化。他認為,鄉村振興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推進這項工作過程中,有3個環節非常重要,即是‘種下三棵樹,走好振興路’。”
李建軍說,第一棵樹是藝術之樹,中國式現代化既要追求物質文明的現代化,也要追求精神文明的現代化,要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第二棵樹就是美麗之樹,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第三棵樹是人才之樹,現代化過程既包括物的現代化過程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過程,既包括城市的現代化也包括鄉村的現代化,關鍵和核心還是人的問題。有了人才保障,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有序地推進下去。
將向世界提供一種現代化新模式
在論壇上,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回顧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中國發展故事。
“中國仍然在以極具活力的方式發展。”馬丁·雅克說,比如數十年前,在中國的馬路上行駛的車輛大多是外國品牌,但現在,他看到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車輛,甚至在電動車領域,中國成為領先者。
“當然,目前中國式現代化仍有必要向外國學習,相互借鑒彼此的優點。”馬丁·雅克表示,但下一個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進入具有創新力的階段,向世界提供一種現代化的新模式。
對于中國的發展,阿羅約則認為,全球應該把它看成一個機遇。“其他國家應該用全球化、多元化的視角,通過包括教育、文化、經濟、人文等多角度來與中國進行全面的交流。”阿羅約說。
(海南日報博鰲3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