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第二場)舉行。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為城市代言,向世界邀約;曬建設成績,展實干新姿;話未來路徑,創發展新景……1月26日上午,海南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招待會舉行,三亞、文昌、東方、五指山、臨高、陵水代表團的6位省人大代表,向與會嘉賓介紹各自代表團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的情況并介紹市縣發展亮點。
旅游市場很“卷”,三亞如何分一杯羹?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希介紹,近年來,三亞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勝地目標,加快引進和培育標志性產品和項目,提升旅游要素國際化配置水平,努力營造良好旅游環境,不斷擦亮“三亞旅游”的金字招牌。當前,隨著年節將近,三亞開展“龍騰三亞 溫暖中國年”為主題的新春旅游文化系列活動,策劃100個迎新主題活動,推出1000款旅游消費產品。“我們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真誠歡迎大家來三亞。”
2023年10月,臨高收獲了“國際慢城”這張世界級名片。在省人大代表、臨高縣委書記唐守兵的描述中,“國際慢城”的形象更加鮮明:藍天碧海,椰影婆娑,一條與旅游公路并行的慢道,蜿蜒在美麗海岸線上。這里有海釣基地、趕海公園和漁村民宿帶,還有浸入式濱海休閑公園……“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臨高,體驗一種與眾不同的慢生活,享受寧靜而美好的慢時光。”唐守兵說。
“總的來看,東方高質量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對于東方市2023年發展情況,省人大代表,東方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勝如是總結。2023年東方市各項工作亮點頻現:臨港產業園入駐企業達143家,工業產值達到了265億元;湘瓊合作的海南(東方)自由貿易港先進制造產業園進展順利。
奮斗中的東方市處處皆是實干景象。盧勝介紹,今年,東方將從抓臨港產業園發展、抓湘瓊合作產業園發展、抓八所港發展、抓項目建設、抓城市品質提升等5個方面入手,“全力推動東方市在濱海城市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2023年,陵水黎族自治縣開足馬力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決打贏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翻身仗”,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省人大代表,陵水縣委副書記、縣長羅樺介紹,發展成績來自陵水在五件大事上精準發力:一是以“雙港戰略”為抓手,全力推動數據產業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二是以“縣區融合、教產融合”為抓手,全力推動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建設;三是以“潟湖重生、濱海重塑”為抓手,全力做好特色旅游業文章;四是以“鏈式生長、向海而興”為抓手,全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五是以“一號工程”為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竣工,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等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漸形成”“‘村VA’火出圈”……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沖說,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10余處直接或間接提及文昌,“為歷年之最”。
新一年有新期待。劉沖介紹,2024年文昌將以商業航天產業、特色農業產業、文旅產業、現代漁業產業為抓手,奮力開創文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過去的一年,五指山市在全面實現100%行政村污水處理率的基礎上,實現了自然村100%污水處理率。在鄉村全面振興方面,該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居全省第二位。新的一年,五指山市還將用心種茶,要把茶葉產業經營好,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2024年我們將延長茶產業鏈,在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上下功夫,加快雨林茶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委書記朱宏凌說,五指山將著力把五指山雨林大葉茶的粗枝大葉,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枝玉葉”。(本報海口1月26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