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成就 聚共識 繪藍圖
——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首場記者招待會發言摘登
一月十四日上午,海南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首場記者招待會在海南省委黨校舉行。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1月14日上午,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首場記者招待會在省委黨校舉行。海口、東方、澄邁、屯昌、保亭等市縣代表團有關代表介紹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情況并與記者們進行現場交流,分享喜人成就、凝聚前進共識、繪就發展藍圖。本報對記者招待會發言進行摘登。
關鍵詞
園區經濟 投融資模式 壓力測試
省人大代表,海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鄧立松:
以園區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增強投資者信心
2022年,海口市的重點園區取得長足發展,我從幾個方面給大家介紹。
一個是主要的經濟指標。海口江東新區固投超過410億元,占全省重點園區固投的三分之一,而且社會投資的占比第一次超過重點投資,占比達到56%,投資的可持續性在增強。復興城園區營業收入接近1500億元,稅收70億元。園區已經成為海口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二是園區的產業結構。海口江東新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過去的一年進出口貿易、服務貿易都是翻番,貨運航線已經恢復了3條,貨運量也在增加,證明經濟外向度在增長。海口國家高新區“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平臺基本搭建完畢,合作的機制也已經建設,今年將有一批產值超過10億元的新品種投入使用,新品種占比已經達到了20%。還有一批新的國際國內知名藥企陸續有項目投產,一批醫藥器械的產業園也即將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海口國家高新區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都已經開始部署。
三是投融資模式大膽創新。我們在回遷房和安居房建設時采取了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把過去回遷安置“人等房”變成了“房等人”,大大節省了政府資金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群眾滿意度。
四是壓力測試在不斷深化。這一點特別鮮明地體現在海口國家高新區和海口綜合保稅區,我們一直在探索保稅加工和離島免稅,在探索“一線開放、二線管住”。現在這些應用都在充分開展,也出現了很多首單業務,制度集成創新也在不斷加強。
海口將堅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的要求,在營商環境優化、投融資體系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努力推動重點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自貿港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一流園區,對標對表,改革創新,爭當示范,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高速度發展不斷增強投資者對海口的信心、對海南自貿港的信心。
關鍵詞
東方機場建設“一港三區”臨港產業園
省人大代表,東方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勝:
以“三大重點任務”帶動高質量發展
東方的發展與自貿港建設密切相關,在自貿港的建設中的定位與眾不同。2022年,東方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東方機場、八所港、臨港產業園建設為抓手,推動自貿港建設在東方取得新突破。
一是東方機場前期工作穩步推進。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加快推進“兩主兩輔一貨運”機場體系建設,目前,我們已經完成東方機場選址報告,以及航空貨運、功能定位等專題研究,其他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二是八所港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2022年,我們開工建設了八所港羅帶河港區5萬噸級航道疏浚項目,在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八所港總體規劃修編步伐也不斷加快,形成“一港三區”總體發展格局。八所港的智慧港口建設取得了新突破,全球第一個智能船用裝卸臂在八所港完成首船作業,填補了流體貨品無人化裝卸的國內行業空白。外貿貨運量繼續位居全省第二,八所港成為海南第二大口岸。此外,東方八所港至廣西防城港滾裝航線,開通條件也已基本成熟。
三是臨港產業園發展活力加速釋放。過去一年,我們推動園區總投資25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中海油丙烯腈等重點產業項目竣工,全省首個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竣工,全省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開工。
在“三大重點任務”這個強有力引擎的帶動下,東方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增速連續6年排名前列,特別是非房地產投資占比93.8%,較2021年提高了11.8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東方機場建設前期工作,為機場在“十四五”后期順利開工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加快八所港總體規劃修編,推動八所港在港口群建設中與其他港口錯位、聯動發展。嚴格按照“2023年底前具備封關硬件條件”的總體目標,倒排工期,加快推進東方市承擔的封關運作建設項目進度。另外,以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園為目標,重點培育壯大石化新材料、海洋裝備制造、以清潔能源為主的低碳環保產業等三大產業集群。
關鍵詞
六個強縣 一區多園
省人大代表,澄邁縣委副書記、縣長冀鐵軍:
加快打造重點產業“六個強縣”
澄邁是海南重要的經濟單元,是自貿港核心引領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貿港建設中負有重要的任務。如何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一”是錨定加快推進全島封關運作“一號工程”這個目標;“二”是在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兩個方面加大力度,科技興國、實業報國;“三”是要更好地發揮政策、區位、營商環境三個比較優勢;“四”是要推動海南生態軟件園、老城經濟開發區、金馬物流園、油服基地“四位一體”、有機整合形成“一區多園”;“五”是要提升謀劃項目、招商引資、改革創新、擔當盡責、解決問題等五種能力;“六”是加快打造重點產業“六個強縣”。
六個強縣
“數字強縣”
依托海南生態軟件園,聚焦“一區三業”,推動數字經濟進入細分賽道,加快發展信創適配硬件制造、電子信息制造,支持游戲出海、數字醫療、平臺經濟等產業健康發展。
“油服強縣”
依托澄邁油服基地,聚焦油服4大核心業務板塊,推動油服產業駛入“快車道”,加快推進中海油澄邁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萊佛士(二期)等標桿性項目建設。
“物流強縣”
依托金馬物流園,聚焦供應鏈體系,推動現代物流融入南向通道,配合做好新海陸島物流園區建設,發揮京東、淡馬錫豐樹、普洛斯等頭部企業的牽引作用,打造全省物流經濟帶重要支點。
“農業強縣”
依托“6+2”品牌農業優勢,聚焦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體系化,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量質齊升,知名農產品規模和產值保持“雙增長”,加速橋頭地瓜、無籽蜜柚、山茶油等特色農產品育種育苗
“制造強縣”
依托老城經濟開發區,聚焦產業鏈鍛造,推動制造業提質升級,謀劃布局再制造產業,發展高附加值加工、低碳制造業、保稅維修等。
“港口強縣”
依托馬村港區,聚焦臨港經濟,推動馬村港三期項目加快提速,全力推進滾裝危險品泊位、危險化學品倉儲、華能電廠二期業主碼頭建設,積極推動馬村港集疏運通道項目建設,提升港口服務保障和疏散能力。
關鍵詞
一核兩翼三新
省人大代表,屯昌縣委副書記、縣長趙英杰:
圍繞“一核兩翼三新”打造“畫里屯昌”
過去的一年,屯昌以“一核兩翼三新”引領新發展,取得“三項亮點”和“三個提高”的發展成果,“三項亮點”即全縣跨過100億元GDP大關、貨物貿易進口打破零的紀錄、地方債資金使用質效雙升;“三個提高”即固定資產投資增幅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48.1%、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提升到全省前列。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詳細的年度目標任務,屯昌將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的戰略框架,重點圍繞“一核兩翼三新”推動今年的工作。
在“一核”方面,屯昌將強化縣域核心動力,在主城區打造城市會客廳、融媒體中心、政務中心等地標性建筑,在產城融合示范區規劃農產品精深加工片區、生態片區、南藥片區等,加強產城融合示范區與縣城的協調聯動,帶動縣域整體發展。
在“兩翼”方面,其中“第一翼”是指以黑豬為龍頭的生態循環農業。作為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屯昌將打造黑豬產業鏈,從黑豬保種到生豬養殖,從產品加工到品牌打造,為百姓提供優質優價的屯昌黑豬。“第二翼”是指打造以沉香為龍頭的南藥大健康產業。屯昌擁有全省首個沉香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已研發出十多個沉香品種。眼下,屯昌已謀劃了打造沉香產業鏈的五年規劃,將通過抓保種、抓種植、抓加工、抓標準、抓貿易,科學推進沉香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沉香苗圃基地建設。
在“三新”方面,要打造開放活力的新屯昌、綠色精品的新屯昌、共富共享的新屯昌,擦亮“油畫之鄉”“武術之鄉”“南藥之鄉”“沉香之鄉”“屯昌黑豬”等發展招牌。在去年的冬交會上,屯昌發布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屯長香”,寓意屯昌的黑豬香、沉香香,歡迎大家到“畫里屯昌,常來嘗香”。
關鍵詞
健康醫學 產業轉型升級
省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惠仙:
推進重點產業打造健康醫學科技產研中心
2022年,保亭確立了“三區三地”發展戰略,明確把氣候康養、雨林度假、文化創意等十大特色重點產業作為推動保亭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一年來,保亭經濟出現優質性反轉,多項經濟指標增幅排名全省前列,并獲評國家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康養百強縣”“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海南氣候康養市(縣)”“海南省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022年11月18日,由王紅陽等5位院士與保亭共同發起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康醫學研究院在第六屆健康博覽會上正式揭牌成立并落戶保亭。其主要功能定位是服務“健康中國”戰略,依托海南自貿港政策、院士團隊和保亭生態環境,聚集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開展全生命周期健康醫學研究,打造健康醫學科技前沿研發中心、院士科研成果轉化中心、健康醫學人才培養基地。
為加快研究院建設和推動研究成果轉化,保亭積極推動資金引入、搭建運營平臺、產業園區規劃等工作。目前,研究院辦公場所即將投用,已完成項目用地性質調整和產業園區規劃修訂等重點工作。此外,研究院將與王紅陽、陳霖、丁健、朱蓓薇、顧瑛、賈偉平、謝明勇等院士團隊展開涵蓋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合作,努力推動保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瓶頸制約、走出特色化發展之路。
(文字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劉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