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貴(右)與同事交流。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子儀
近年來,瓊海的文旅產業、休閑體育產業、特色農業、會展業等快速發展,新業態催生了新項目,新項目引來了新人才。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新博鰲人”在這里扎根奮斗、詩意棲居。他們積極投身自貿港建設的熱潮,又很會享受休閑愜意的小鎮生活。
“我們是追風的人”
博鰲海邊的風很大,海浪拍打沙灘,椰林沙沙作響。來自北京的姑娘于力說:這是博鰲的“南風季”來了。
于力是博鰲一家名為“鯤鵬星球”的風箏沖浪主題餐廳的創始人,也是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尤其喜愛風箏沖浪。
風箏沖浪是一個近年來頗為流行、借風而行的水上運動項目。在成熟條件下,風箏沖浪愛好者可以借助風力和海浪躍至十幾米甚至二十幾米的高空,俯瞰蔚藍的海面。
于力去海邊風箏沖浪。
熱愛風箏沖浪的于力稱自己是“追風的人”,她曾前往多個國家的不同海灣進行風箏沖浪。2021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像她一樣的風箏沖浪愛好者無法出國,大家便把目光投向了博鰲。
“可以說,博鰲是目前國內最佳的風箏沖浪地點。”于力告訴記者,每年3月至10月,博鰲迎來“南風季”,風力充足且穩定。
而吸引風箏沖浪愛好者到博鰲的不只有風。博鰲位于三江入海口,玉帶灘將江河與海自然隔開,一邊是波濤洶涌的大海,一邊是平緩開闊的江河水面,一動一靜,為風箏沖浪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沖浪地形。“飛到天上時,美麗的海岸線盡收眼底。”于力說。
2021年,于力萌生了一個想法——能否為這群集結于博鰲的風箏沖浪愛好者搭建一個沖浪平臺?認真考慮后,她在博鰲創立了“鯤鵬星球”。如今,這家餐廳不僅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風箏沖浪愛好者,也吸引不少國外風箏沖浪愛好者到訪。
細心的于力發現,國外的風箏沖浪愛好者大多吃不慣博鰲當地的美食,于是她開始嘗試烹制西餐。她買了一臺用于烤制披薩的窯爐,并從北京請來了制作披薩的師傅,正式推出西餐。在店里,顧客不僅可以品嘗意大利傳統的薄底披薩,還能體驗手工制作披薩。于力還建起了“海的書房”,搜集各類關于大海的書籍。她說,在等風來的日子里,風箏沖浪愛好者可以在書房里看書喝茶,度過一段悠閑時光。
關于風,于力還有很多想法。接下來,她計劃在餐廳里辦一個關于風的展覽,通過藝術裝置讓大家看到風的形狀。“我想在博鰲給更多人講述風的故事。”
“期待更多年輕人留下來”
“我喜歡早晨起床就在村子里跑步,等著天空慢慢變亮,看霧氣籠罩在平靜的萬泉河水面上。”海南留客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福貴告訴記者。
劉福貴口中的村子是博鰲著名的華僑村——留客村。留客村位于萬泉河下游,村中有古宅、古渡口、古驛道等旅游資源。不過在10年前,來這里休閑度假的游客并不多,住在村里的以老人、小孩為主,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
轉折出現在2019年,留客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海南留客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該公司與村集體簽訂協議,整村開發留客村的旅游資源。從那時起,劉福貴在村里工作生活。
整理蔡家宅的建造史、修建留客廳、重修古渡口、種植彩色水稻……劉福貴和同事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讓這個美麗鄉村越變越漂亮。
在很多人眼里,劉福貴圍著一個村子轉的工作生活略顯單調枯燥。可他卻十分滿足,因為“這里的天空很藍,云朵很厚,晚霞很美,星星數不清。最重要的是,村莊發展得很好,環境也在變好”。
“扎”在留客村的4年里,劉福貴打心眼里喜歡上了這個村莊,也在村里開拓了自己的“朋友圈”。每逢佳節,他總會接到村民打來的電話。村民邀他去吃飯,他有好酒也會想著和村民分享。
今年春節以來,留客村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劉福貴十分忙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美麗鄉村建設的隊伍。”談及未來,劉福貴眼睛里閃著光亮,“期待有一天,會有更多年輕人留在留客村。”
李洋(右)記錄同事反饋的情況。
“在這有更多時間沉淀自我”
李洋最近很忙。
李洋是博鰲鎮沙美印象民宿的店長。初次見他時,他在咖啡廳忙著給客人調制飲料。今年春節以來,民宿經常滿客,他不僅要招待住店客人,還要修剪管護民宿內外的花草,為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的鄉村會客活動做好準備。
今年是這名“90后”寧夏青年在博鰲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噢不,他現在已經是一名“新海南人”了——不久前,他將戶口落在了海南。
李洋管理的沙美印象民宿位于博鰲鎮沙美村。青翠的山巒下,是碧波蕩漾的沙美內海和葳蕤的紅樹林,放眼望去,民宿外圍處處皆風景。
博鰲玉帶灘。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特約記者蒙鐘德攝
可李洋卻說,運營民宿并不容易。2020年冬天,他被陜西裕華集團派至博鰲管理沙美印象民宿。當時的沙美印象只完成了初期建設,門口沒有硬化路。坐著出租車駛入景區,李洋在塵土飛揚中看見了這個自己即將奮斗的地方。
“剛來的時候,這些建筑還是毛坯房,心里難免有些迷茫。”李洋介紹,入駐后,他和團隊的小伙伴分工協作,很快投入“戰斗”,他著手設計布置每一間客房。
沙美印象啟動運營后沒多久,新冠疫情爆發。全國旅游業迎來寒冬,李洋和同事堅守崗位,做好民宿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逐漸適應了村里的生活方式。“我們有時去健身房鍛煉,偶爾也會跟著村里的阿姨們在戲臺上跳廣場舞。”
“這3年,相對身體上的苦和累,我收獲的更多。”李洋這樣總結道。
“盡管之前有經營管理酒店的經驗,但在新地方如何開好一家民宿,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村里待久了,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很少。”有著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雙學位的李洋說,經營民宿幫他打開了新世界,一切都那么新鮮。
“這里的生活節奏和我老家很像。”李洋說,相較于過去在上海、廣州打拼的日子,在博鰲工作有更多時間沉淀自我。
當然,沙美村與大西北也有很大的不同。李洋告訴記者,他記憶中的農村遍地是黃沙和泥土,而眼前卻是滿眼青綠。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花開花落,望云去雨來,感到生活充滿詩意。
不久后,李洋將把遠在寧夏的父母接來海南居住。“我也想讓他們看看海南充滿綠意的鄉村美景。”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