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價值”分論壇舉行,與會嘉賓熱議——
引領更多企業創造社會價值
在“企業社會價值”分論壇上,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劉萌發言。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孫慧
現代企業不僅要考慮股東利益,還應準確把握同社會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以全新的管理哲學重新審視企業發展對企業自身和社會的意義。這是4月21日上午,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企業社會價值”分論壇嘉賓達成的共識。
論壇中,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致辭時表示,企業家要有謀全局、謀萬世的胸襟和視野,要為亞洲和世界謀劃可持續的未來,這一未來不僅僅限于經濟,也不僅僅限于環境、限于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亞洲已經創造了經濟上的奇跡,它的下一個奇跡應該也必須是可持續發展。”
李保東告訴參會嘉賓,中國的企業無論是國有骨干企業,還是數量龐大的中小民營企業,在努力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高度重視社會效益。中國正在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中國企業也正向經濟與社會效益并重同步轉型。他認為,“我們所處的國家不同、國度不同、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所有制形式也有差異,但是社會的價值、社會的責任、社會的意識漸趨一致,這是非??上驳内厔??!?/p>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彭華崗在討論中談到了對企業社會價值的兩個觀點:第一,企業社會價值決定企業的生存發展。企業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價值,不僅僅依靠股東投入的資本,更要依靠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的支持。沒有利益相關方的支持和付出,資本將是蒼白無力的,企業也將一事無成。第二,隨著發展,各界對社會價值的理解已經不再局限于感性認識,更呼吁可量化的指標,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使之變成可能。社會價值可測量的關鍵,在于要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準則。他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社會價值測量一定會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負責人麻健介紹,根據ESG(責任投資)理論和中國國情,中國企業社會價值測算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二級指標是股東價值、客戶服務、商業伙伴、宏觀經濟、職工利益、地方訴求、環境保護和開發發展等7個利益相關方;三級指標是利益相關方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測算的投入產出效率,這為財務指標和考核評價提供了接口對接。當前,已有中國石化、中國華能、中國建材、中交集團等7家企業進行了測算和核算,一致認為這一指標體系是中國更好貫徹ESG理念,履行社會價值和創造社會價值的更好辦法。
“中國的ESG工作在高速推進,除了證監會、交易所之外,國務院國資委將從今年開始把ESG納入社會管理體系,并準備出臺國有企業ESG指導意見,來指導國有企業ESG工作?!敝袊缈圃浩髽I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提出,ESG工作的落實要注重4個方面:一是要實行ESG的治理,二是要關注ESG風險,三是要重點推進ESG指標,四是要編制ESG報告。他提醒,“企業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要編制好社會價值報告,主動披露信息,寫好‘雷鋒日記’,引領更多企業參與社會價值的創造,這也是每一個企業的重要責任。”
(本報博鰲4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