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嘉賓熱議亞洲區域合作
老朋友、好鄰居一起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舉行“亞洲區域合作:新機遇,新挑戰”分論壇。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海南日報記者 羅霞
“能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和大家面對面相見,很感慨,我等這一天很久了。”3月29日,出現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亞洲區域合作:新機遇,新挑戰”分論壇上的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主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致辭時的第一句話便是表達這份喜悅之情。
這份喜悅之情中,有三年來又一次見到許多老朋友、認識一些新朋友的愉悅,也飽含著對合作的熱切期待。福田康夫說,亞洲區域合作如今面對機遇和挑戰,團結合作對亞洲區域發展至關重要。“現在是非常重要的探討亞洲乃至全球團結合作的時機。如何把團結落到實處,如何具體實施,這不僅是博鰲亞洲論壇需要探討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需要解決的命題。”
當下,亞洲區域合作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亞洲?一同參加這場分論壇的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提出,要構建和平安全、繁榮開放、合作共贏的亞洲。亞洲各國是搬不走的鄰居,人口眾多、地緣相連、經濟交融,產業鏈供應鏈互補配套。要順應亞洲地區的這種優勢,發揮好這種優勢,在經濟、人文、生態領域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推進各項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在“亞洲區域合作:新機遇,新挑戰”分論壇上,深化亞洲區域合作是與會嘉賓的共同期待。一些嘉賓結合發展實際,建言抓住亞洲區域合作新機遇,通過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工作,更好地推動亞洲區域發展。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的一大解題辦法,是從挑戰中找機遇,深化亞洲區域合作。他指出,從東盟來看,來自數字經濟、氣候變化、人口構成變化、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因素,給發展帶來挑戰。
“這些挑戰,為我們加強區域合作帶來了寶貴機遇。”高金洪建議,通過落實好RCEP等重點工作,深化區域合作,進一步促進區域市場的形成,加強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穩定性。
在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看來,進入2023年,亞洲區域合作也面臨諸多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穩步推進,這些將給亞洲區域經濟的增長提供更加強勁的新動力和新動能。
“當前,亞洲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特別是2022年以來,RCEP的生效實施產生了積極的示范作用,亞洲區域形成了更加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與此同時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顧學明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RCEP實施以來,在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投資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CEP很好,但它不是亞洲國家合作的一個句號。”他建議,從存量和增量的角度,進一步促進亞洲區域合作,把存量政策用好,在增量上擴大合作規模。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盛和泰提出,金融保險在促進綠色發展方面有很多空間,建議立法先行,形成綠色消費的價值取向,爭取更多財稅支持。
(本報博鰲3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