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觀察
教育優先,為海南高質量發展增后勁
■ 本報觀察員 張永生
教育,是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一大熱詞。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海口考察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時強調,要用高素質人力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大學校長對話:教育的‘東、西’融合”分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們,就當前的教育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頻頻傳出的“教育之聲”,為世界也為海南推動教育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這句話,把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說得很透。大力發展教育,對正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之路上快馬加鞭的海南而言,有著十分特殊且重要的意義。觀察員注意到,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營商環境應該和生態環境一起,成為海南的‘兩大本錢’和核心競爭力”,一度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守好用活“兩大本錢”,顯然需要教育協同共進。否則,離開了教育的發展、進步,不要說讓“兩大本錢”持續發揮效益很困難,可能連能不能守得住都是一個未知數。
原因何在?先談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一流,實現“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方方面面都需要探索創新,都需要智力支撐。然而,人才不能一味地靠從外引進,還要加強本土培養。更何況,引進來的高素質人才,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如果當地教育質量跟不上,他們就很難安心留下來。再看守護生態環境。讓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不僅要靠制度嚴防死守,還得激發人們自覺踐行生態理念。而教育是一種塑造力量,當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重要價值,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將之融入到生產生活中,從而帶動更多人積極保護生態、珍視環境。至于從綠水青山中發現、挖掘“金山銀山”,更是非經過良好教育、具備相當的經營頭腦不可。
可以說,海南的未來在教育。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海南近年來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位置,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就拿2018年來說,海南不僅在“引”上做文章,引進了英國哈羅公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校,而且在“改”上下功夫,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盡管成績值得嘉許,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現實中仍然還有不少短板亟須補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急不得,也慢不得。如何在破除教育滯后這個瓶頸上取得更大成效,怎樣在提升教育水平上加快速度,是擺在海南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答得好,才能為海南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強大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