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多方形成合力幫助孩子成長
烙刻特色印記 打造全國樣板
2020年12月16日,海口市英才小學民樂團的學生為來校參加慶典活動的嘉賓獻藝。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2020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讀書日,洋浦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舉辦第六屆讀書節。圖為學生在朗讀亭里練習朗讀,體驗朗讀的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2020年12月18日,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學校,學生抱球跨過連續障礙。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2021年1月11日晚,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海南白沙中學,高一(13班)班主任高芳華為學生答疑解惑。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2020年11月12日,在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三亞技師學院的學生們品嘗展示的雞尾酒。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孫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培育海南學生‘特色印記’成為素質教育全國樣板”列入“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省人大代表、海口市教培院院長潘華莉說,這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潘華莉認為,培育海南學生“健康陽光、好學上進、勤勞誠實、文明樸實”的“特色印記”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發力。學校方面要開設特色課程、組織拓展訓練、推動研學旅游,家長則應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孩子深入海南各地,游歷大美山水、探尋歷史文化、感受發展變化,引導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參與到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來。學校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有過程性地記錄,最終形成的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檔案,也是海南發展的最好見證。
她還希望,各地各校積極與綜合實踐活動基地、職業體驗活動中心等社會機構加強合作,將社會資源轉變為課程資源,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讓孩子們在“第二課堂”中真切感受和獲得“特色印記。”
作為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校長,潘華莉表示,學校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為培育海南學生“特色印記”作出積極探索: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想引領工作做細做實;二是狠抓教育教學質量,讓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三是啟動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提升工程,發揮學校名師資源豐富的優勢,全方位打造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提升;四是以“文明大行動”為主軸,實施一系列的文明校園創建舉措;五是繼續挖掘學生品牌活動的影響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成長。
省政協委員、海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特別關注“勤勞誠實”這一“特色印記”,認為勞動是培養和發展人的道德品質,提高人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中小學學生處于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中小學開設勞動課,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他指出,當前,海南有一些學校還沒有開設勞動課程,一些學校雖已開設勞動課程,但是學校的領導、老師對勞動課認識不到位,勞動課的開設不規范且形式單一,缺乏勞動場地與設備。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勞動課程的開展,加強勞動實踐課程基地和勞動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勞動課程評價體系。
省政協委員、省民俗學會執行會長李傳朝則提出,海南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關部門和學校可以積極推廣民俗文化進校園、進課堂,以此加深海南學生對家鄉的認知與熱愛,增強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自覺將“特色印記”烙進心里。(本報海口1月27日訊)
名詞釋義
海南學生“特色印記”
健康陽光
好學上進
勤勞誠實
文明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