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人員熱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鑄造強勁發展“引擎”
2020年3月9日,海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人員正在開展藥品研發分析工作。近年來,先聲藥業進一步加大藥品研發投入,藥品研發和轉化能力初具規模。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計思佳 昂穎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提升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等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產值突破4000、2000和500億元,數字經濟年均增長30%以上。
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聚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新興產業能級,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海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強勁的“動力引擎”。
瞄準目標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海南數字經濟產值要突破4000億元,數字經濟年均增長30%以上。對于這一目標,我們充滿期待,也充滿信心。”列席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的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王靜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里,有信心,也有方向和機遇。“石油化工新材料、數字經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著力點,東方市有非常好的臨港產業園,這是我們發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和載體。”省人大代表、東方市委書記田麗霞表示,東方市將聚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石化新材料作為三大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好,推動油氣化工向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延伸,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如何做大做強東方臨港產業園、“掘金”石油化工新材料產業?田麗霞說,將圍繞海南自貿港“一負三正”清單,以及相關免稅政策,推動油氣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裝備制造、國際貿易等產業加速集聚發展,逐步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園,“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緊緊圍繞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把臨港產業園做大做強。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一個千億級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油氣產業集群。”
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備受關注。“藥企只有加強科研創新,不斷研制新產品,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我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為例,今年新產品占到總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使得公司在疫情影響的嚴峻形勢和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產值和銷售額依然實現逆勢上揚。如果沒有創新是難以實現的。”在省人大代表、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看來,海南醫藥企業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聚焦產業 推進強鏈補鏈延鏈
下一步,提升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等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的實踐路徑在哪?如何更好地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對這些問題,代表委員們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提出建議和看法。
王靜指出,為實現“十四五”期間我省對數字經濟產業規劃的目標,省工信廳將從以下方面發力:一是圍繞“自貿港建設”這一最重要的中心,進一步擴大互聯網領域開放,推進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打造國際創新創業示范區、互聯網國際合作綜合試驗區等;二是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三是圍繞“產業經濟發展”這一主責主業,培育智能物聯、區塊鏈、數字貿易、游戲動漫等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促進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推動數字經濟做實做優做出特色;四是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產業發展支撐能力,為企業搭建公共創新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企業賦能;五是加大數字經濟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
省人大代表,國投洋浦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侃認為,石化產業是洋浦產業規劃中的中流砥柱,能為自貿港經濟總量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洋浦經濟開發區石化新材料產業可依托現有石化及儲備項目,加之良好的港口條件,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何侃說,據了解,目前洋浦正在對石化產業規劃進行修編,隨著乙烯及中下游項目的建設,充分利用自貿港政策紅利及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石化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產品產業一定能長足發展,實現油氣全產業鏈國際化基地的發展目標。同時可帶動港航物流、國際貿易、保稅油氣加注等相關產業。
“海南的醫藥企業體量都還比較小,科研人員和科研平臺還是我們的薄弱環節,首先,需要不斷加強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劉文民說,其次,是要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海南醫藥企業要積極參與國內醫藥市場的競爭,并緊抓自貿港政策發展機遇,積極走出去。近年來海南醫藥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多家企業通過歐盟和美國FDA認證,產業出口持續增長。下一步,要繼續拓展國際市場,不斷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憑借優質的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海南醫藥產品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
齊頭并進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培育壯大種業、深海、航天等未來產業,“陸海空”產業總規模超350億元。優化升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個優勢產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
省政協委員、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蟲害防控崗位科學家陳青對此印象深刻。“種業是農業之魂,要打造海南現代農業‘新內核’,就必須加快發展現代種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他建議,可以采用“政府引導、科研帶動、企業運作、農業合作組織參與”的方式,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產業創新升級,打通農業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
在陳青看來,海南應提升種子標準化檢測技術和監控水平,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制定清晰的技術標準,進一步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促進農藥化肥減施增效,實現農產品的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推動海南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海南要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引領加快現代綠色農業發展。”
對于種業發展,田麗霞認為,東方地理區位優勢顯著,擁有廣闊的熱帶平原——百萬畝感恩平原,同時在火龍果種植、水稻栽培和南美對蝦、石斑魚等種苗培育上獨具特色,未來東方發展種業產業優勢凸顯,大有可為。“我們正在規劃現代漁業養殖種苗示范區,并結合種業發展,大力打造國家級水稻和南繁水產育種基地。”她說。
“海南是海洋大省,深海資源豐富,發展深海領域經濟可成為海南省重要經濟增長點。”省政協委員、南海海洋產業發展協會會長陳江建議,要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核心技術引領、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完備、生態特色突出的深遠海漁業創新體系,設立以海洋漁業技術研發和現代漁業產業示范為中心的海洋漁業產業園,促進深遠海漁產業轉型升級。(本報海口1月27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