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
鞏固成果 補齊短板 力求長效
■本報記者 孫慧 王玉潔 尤夢瑜 金昌波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海南要與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決戰在即,重任在肩。在今年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脫貧攻堅戰話題,進一步探討如何繼續強化責任擔當,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確保我省的脫貧成果經得起時間考驗。
鞏固脫貧成果
堅決杜絕返貧現象出現
省政協七屆三次會議列席人員、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副鎮長羊風極認為,脫貧攻堅并不是“摘帽”就意味著完成,還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要防止貧困戶返貧,二要著力解決貧困邊緣群體臨界貧困的問題。
省人大代表、樂東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吳川祝也認為,目前仍要防止返貧現象出現。
“今年以來,很多農產品的市場行情不好,要防止出現貧困戶返貧或是貧困邊緣群體變成貧困戶。”省政協委員、陵水黎族自治縣妍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方瑜呼吁,今后要多關注貧困邊緣群體的多維臨界貧困問題,建立多元化低收入邊緣群體幫扶機制。
加強薄弱環節
把脫貧質量擺在首位
代表委員們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補齊短板、加強薄弱環節,把脫貧質量擺在首位,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時間考驗。
“2020年,樂東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點將放在鞏固提升脫貧質量上。”吳川祝介紹,今年樂東要落實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及時將因病、因災等返貧人口納入幫扶。還將做好產業和就業幫扶,持續“造血”,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確保每一戶脫貧戶有一個以上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還要繼續提高脫貧戶勞動技能,搭建就業平臺,讓脫貧戶通過務工增加收入。
“去年白沙雖已成功‘摘帽’,但當前我們仍要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以及飲水安全等各項工作,確保不能出現返貧情況。”省人大代表、白沙黎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林金妹說,當前脫貧攻堅最關鍵的任務還是要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保障老百姓有穩定收入,確保他們可以致富;其次就是持續不斷地加大“扶智扶志”力度,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鞏固脫貧成果,需要有穩定的收入、政策制度和干部人才隊伍。省政協常務委員黃良贊說,他長期在農村地區調研,發現基層鄉鎮懂“三農”的專業人才還是太少,鄉村發展還需要很多人才,要完善相關機制體制,創造良好條件吸引鄉賢回鄉創業,培育更多愿意扎根鄉村發展的人才。
建立長效機制
做好與鄉村振興工作的銜接
今年脫貧攻堅戰將收官,但完成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并不是最終目標。代表委員們認為,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方可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產業發展是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和長久之計。”省人大代表、三亞育才生態區管委會副主任胡啟武認為,想要帶領農民走向致富的道路,要統籌開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健全完善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三套指揮體系,選派能力更強的鄉村振興工作隊成員,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強大合力,幫助老百姓真正過上小康生活。
省政協委員、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治禮說,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交匯的特殊時期,如何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摘掉‘窮帽’并不是白沙發展的最終目標,未來還要繼續推動鄉村建設發展。”在扎根扶貧一線有10年之久的林金妹看來,實現讓農民共同富裕起來這一目標的兩個支撐點就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這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為了實現更高效的鄉村治理,提高村民素質,讓老百姓有更穩定的收入、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省政協委員、屯昌縣委常委鄭淵培認為,脫貧攻堅目標順利實現后,鄉村振興的主要工作對象擴大到所有農戶和所有行政村,工作主要內容也由“兩不愁三保障”上升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提前謀劃,做好我省實施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
(本報海口1月17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