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時代,新使命。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于本月下旬在海口開幕。來自全省各市縣、各部門和各界別的新代表、新委員,將在省兩會期間為海南發展和民生幸福建言獻策。本報從今日起開設《兩會前奏·代表委員風采》專欄,走近部分新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展示他們進入新角色,為建設美好新海南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風采。敬請關注。
■ 本報記者 李磊
“先帶你了解一下村里的特色旅游資源。”采訪還沒開始,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道堂村三卿村村民小組組長王杰就先領著記者在村中轉了個遍。
矗立在村口的那座建于1930年的碉樓安華樓、由石塊精雕細琢而成的“豪賢門”、火山石壘成的古石巷和上百棟古火山石屋……處處讓人感受到,這里是一座擁有著濃郁的火山特色和歷史文化的古村。
“這就是我們村獨特的旅游資源,這些資源讓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在三卿村古老石巷中,王杰一邊走一邊介紹。
王杰,這位考上大學走出三卿村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曾在海口多家大型企業擔任過財務總監。2013年,他放棄城市高薪,毅然回村做了一名收入微薄的村民小組長。
5年的時間里,王杰帶領村民挖掘村中優質的旅游資源,把三卿村打造成一個鄉村旅游休閑目的地。每逢周末,前往三卿村游玩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杰發現,來到三卿村的游客僅限于海口周邊的短途游客和市民,外地游客很少光顧。一個問題開始困擾著他:“為什么我們的鄉村旅游吸引不來更多的人呢?”
去年下半年,王杰前往臺灣考察民宿產業,感觸頗深:海南島的許多鄉村旅游資源并不比臺灣差,瓊北的鄉村可以游覽獨特的火山地質景觀、中西部的鄉村可以體驗到獨特的黎族苗族少數民族文化……但由于旅游資源碎片化嚴重,每個村莊在開發、推廣鄉村游時各自為政,始終提高不了知名度。
“海南本地人來鄉村消費的能力有限,外地游客由于對當地鄉村不太了解,只會去一些成熟的旅游景區。因此,必須解決旅游資源碎片化的瓶頸,讓海南的鄉村游形成一個品牌。”王杰表示。
去年年末,王杰當選為省六屆人大代表,新的身份意味著新的責任。從當選的那一刻起,他開始醞釀一個建議:建議由旅游等部門牽頭,在全省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信息平臺,把分散在海南各地的鄉村旅游資源串珠成鏈。
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即將召開,王杰也將此建議反復完善:游客們在這個平臺上,只要動動手指,就會看到自己需要的鄉村特色旅游產品,預定民宿、餐飲等服務。借助這個平臺,還可以統一向全國人民推廣海南的鄉村游,讓海南的鄉村游形成一個統一的品牌。
王杰說:“這個平臺要把‘內地的城’和‘海南的鄉’實現無縫對接。信息平臺建成后,全國各地前往海南旅游的人們,想到海南,第一印象不僅是碧波萬頃的大海、椰島風情的熱帶海濱,還有那獨具特色的熱帶鄉村。”
(本報海口1月14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