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三大優勢”,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守好祖國南大門,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4個主要目標
1
緊扣經濟繁榮,基本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次產業比重更加合理,十二個產業2018年成形、2020年成勢,建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游業、互聯網產業、海洋產業等若干個千億級產業
2
緊扣社會文明,努力唱響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海南品牌
■ 爭取所有市縣達到省級、部分市縣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文明城市、衛生(健康)城市標準
■ 海島型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全國領先的品牌
■ 政風行風民風持續向好,政府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3
緊扣生態宜居,鞏固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 森林覆蓋率保持62.1%以上,空氣優良率保持99%以上,城鄉垃圾、污水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大氣、土壤、水體和近海海域等環境質量走在全國前列
■ 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過60%,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 全域旅游示范省基本建成,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
4
緊扣人民幸福,切實增強全省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
■ 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
■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脫貧成效不斷鞏固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9大主要任務
改革開放
著力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特區發展動力和活力
探索建設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切實研究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舉措。積極拓展航運業務,在國際貿易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境外航線達到100條以上,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航空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臨港臨空經濟區,打造泛南海國際貿易和航運樞紐。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泛珠合作、北部灣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深化與港澳臺合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十二個產業
久久為功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游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金融服務業、海洋產業等十二個產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決不讓海南變成房地產加工廠,調整優化產品、區域、租售結構,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增長動力轉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生產性、有持續稅源項目投資比重,千方百計擴大進出口貿易,建設海南國際消費中心,吸引更多島外、境外消費需求到島內釋放。
營商環境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海南的國際競爭力
加快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培育市場意識、規則意識,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對國有、民營、內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促進企業主體公平有序競爭。加強政府誠信建設,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廣“極簡審批”模式,全面推行互聯網“不見面”審批。創新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流動、評價、激勵、保障等政策,探索公務員聘任制。
科技創新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服務國家戰略、具有海南特色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等領域,推動海南具有優勢的重點領域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走在世界前列。抓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建設,爭取火箭總裝總測項目落地。抓好三亞深海科技城建設,培育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探索深層海水開發利用,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抓好南繁育種科技城建設,培育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鄉村振興
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養殖結構,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品種品牌,全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實施“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五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發展田園綜合體和共享農莊。
協調發展
著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發展新格局
加快“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發展,充分發揮海口、三亞南北兩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實行中部保育發展,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強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推進儋州、瓊海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拓寬東西兩翼發展空間。提高人口城鎮化率,深化行政區劃研究,主要以服務人口而不是行政區劃來配置公共資源,努力形成“全省一盤棋”的發展格局。堅持以人為核心,規范有序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構建空間留白機制,提高規劃的適應性。像“繡花”一樣抓好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完善“五網”基礎設施,實現縣縣通高速,形成全島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把海南建成數據島、數字島、智慧島、智能島,推動電網“脫胎換骨”,全面完成“氣化海南”任務,有效解決工程性缺水,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使“五網”成為全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海洋強省
著力建設海洋強省,扛起守好祖國南大門的國家擔當
集聚國內外一流的深海領域科研、教育、產業資源,重點發展深海科技產業,加快推進漁業轉型,發展南海油氣、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力爭2022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建設,構建新型海上民兵體系,推進三沙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民生等工作,加快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設,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責任擔當,把三沙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南海璀璨明珠。
生態文明
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落實省總體規劃,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堅持依法用海、科學用海、規劃用海,擴大海洋保護區面積。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設綠色能源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改善民生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增進海南百姓福祉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一市(縣)兩校一園”引進工程。落實“1+2+X”高等教育總體布局,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實施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提升工程,推動熱帶海洋學院等高校特色發展。確保2020年中小學畢業生學會安全游泳。推進健康海南建設,繼續實施“一市(縣)一院”建設工程,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力爭到2022年鄉村醫療衛生院服務全國領先。